2014年10月11日 星期六

中國古代最早的一次垂簾聽政,是戰國時期的趙太后,取自《觸龍說趙太后》。趙太后能夠聽取觸龍的諷諫,把幼子長安君送到齊國當人質,得到了齊兵的援助,解決了趙國之魏。

垂簾聽政
垂簾聽政”,是中國古代的政治術語,在我國歷史上也發生過好幾次。
  垂簾聽政的意思是:太后或皇后在朝廷大殿之上,用簾子遮擋著,坐在後面管理國家政事。
  垂簾聽政始於何時?
  中國古代最早的一次垂簾聽政,是戰國時期的趙太后,取自《觸龍說趙太后》。趙太后能夠聽取觸龍的諷諫,把幼子長安君送到齊國當人質,得到了齊兵的援助,解決了趙國之魏。
  歷史上垂簾聽政的還有誰?
  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女皇帝,在稱帝之前,也垂簾聽政。
  北宋時期宋英宗死後,宋神宗繼位。宋英宗的皇后此時就成了高太后。宋神宗死後,年僅10歲的宋哲宗登基為帝。高太后“受英宗”之託,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垂簾聽政。
  與北宋對峙的遼國,遼聖宗即位時,蕭太后以皇太后的身份垂簾攝政,統治遼國22年,與宋真宗訂立了有名的“澶淵之盟”。
  南宋時期,有一個謝太后。宋恭帝時,謝太后被尊稱為太皇太后,開始了垂簾主政。
  清朝末期,慈禧太后垂簾聽證,其間兩度隱退,三次垂簾,前後達47年之久。
“垂簾聽政”始于何時? : 唐朝
  垂簾聽政 
  簡稱“垂簾”。皇後、皇太後臨朝聽政,處理國家大事,因在寶座前設簾遮蔽,故稱。歸政叫“撒簾”。曆史上的“垂簾聽政”多因嗣君年幼。《舊唐書.高宗紀》:“自誅上官儀後,上每視朝,天後垂簾于禦座後,政事大小,皆預聞之,內外稱爲二聖。”《宋史.禮志二十》:“乾興元年,真宗即位,輔臣請與皇太後權同聽政。禮院議:自四月內東門小殿垂簾,兩府合班起居,以次奏事,非時召學士亦許至小殿。”又“徽宗即位,皇太後權同聽政。三省、樞密院聚議......曾布曰:‘今上長君,豈可垂簾聽政?請如嘉佑故事。’”又《後妃傳下.哲宗昭慈聖獻高皇後》:“帝聞事急,诏禅位元子,太後垂簾聽政......朱勝非等誘以複辟,命王世修草狀進呈。太後喜曰:‘吾責塞矣。’乃以手劄趣帝還宮,即欲撒簾。帝令勝非請太後一出禦殿,乃命撒簾。是日,上皇太後尊號。”《元史.後妃傳.定宗欽淑皇後》:“定宗崩,後抱子失列門垂簾聽政者六月。”《清史稿.後妃傳.孝欽顯皇後》:“[鹹豐十一年]十一月乙酉朔,上奉兩太後禦養心殿,垂簾聽政。”按,兩太後指慈禧(孝欽)與慈安。
  最早的垂簾聽政始于西漢漢惠帝(劉邦長子)年間,垂簾聽政的是劉邦的妻子呂後呂雉(王朝網路 wangchao.net.cn)
垂簾聽政是曾出現在包括中國古代的封建帝制社會中,因為皇帝年幼而太后臨朝的制度。代為執政的皇太后需要接見群臣,但因男女有別,在皇太后座位前加帘子,皇太后在簾後接見群臣。
太后臨朝的制度,即所謂「臨朝稱制」,始於漢朝漢惠帝不理政事,呂后臨朝。漢殤帝出生不過百日就繼漢和帝為帝,皇后鄧氏以皇太后臨朝。南北朝時期北魏馮太后也曾經臨朝稱制。唐朝武則天以太后臨朝,甚至廢唐建周,自己做了皇帝。宋代有多位皇太后曾臨朝稱制。近代中國清朝慈禧太后臨朝為最著名。
垂簾聽政的制度要到唐朝武則天時期才開始,此前的太后臨朝不需垂簾。

清代[編輯]

朝鮮[編輯]

李氏朝鮮也發生過垂簾聽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