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0日 星期一

我国扇子的起源很早,商代就有扇的雏形現時最早有關扇子的文物是戰國金銀錯銅壺,上面有奴隸執長柄扇的圖案

扇子

摺扇,畫了萬里長城
是一種撥動空氣以令人涼快的工具,需要人手推動,所以又稱之為撥扇。但在現代,涼快的工作多為電風扇冷氣機所取代,扇子漸漸衰落。最常見的扇子款式是摺扇,又名聚頭扇、摺疊扇、撒扇,可以摺疊,方便攜帶,製造技術比較繁複;還有一種是團扇,可供直接扇風,不能摺疊。

歷史

古埃及人所用的扇子

中國

晉代崔豹古今注》記載了「五明扇,所作也」及「殷高宗有雉尾扇」。這些扇都很大,用來「障風蔽日」,作儀仗用途,是地位的象徵,而非使人涼快。
陸機的《羽扇賦》記載了:楚襄王的大夫宋玉、唐勒侍用白鶴羽毛作為扇子,被諸侯取笑。後來宋玉解釋了一番,令諸侯十分佩服。
現時最早有關扇子的文物是戰國金銀錯銅壺,上面有奴隸執長柄扇的圖案。實物則是湖北江陵天星觀楚墓出土的木柄羽扇殘件、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西漢篾絲編木製長柄扇。[1]
關於摺扇的起源,現時學術界大都認為是日本平安時代發明[1] 但有人提出中國於南齊時已有摺扇了,《南齊書·劉祥傳》載:「司徒褚淵入朝,以腰扇障日。」,而元朝胡三省資治通鑒》注云:「腰扇即摺疊扇。」但在唐宋時期並沒有這種說法,而且沒有任何畫像、實物和具體文字描述證明「腰扇」即「摺扇」。至於源自日本一說,何時傳入中國亦有不同見解,一說是於唐朝時已有摺扇,明方以智物理小識》卷八《器用·宮扇》:「折疊扇貢於東夷,永樂間盛行。……智按:孫面《韻》註:『搊(音同抽)扇。』則唐人已有矣。然此說遭到清朝趙翼的駁斥,在其《陔余叢考》里明確闡述了腰扇非折疊扇,從日本傳入中國當在宋朝。一說是北宋時傳入中國,除日本製造之外,亦有高麗製造輸入中國的,當時又稱「倭扇」。另一說是明朝永樂年間,摺扇才由朝鮮傳入中國。由於北宋時已有關於摺扇的記載,因此摺扇傳入中國應該不會晚於北宋,現時學術界亦多取於北宋時傳入一說。[1]
18世紀的法國扇子
另外,「」、「」是扇子的古稱。《淮南子·卷二·淑真》:「冬日之不用翣者,非簡之也,清有餘於適也。」《淮南子·卷七·精神》:「知冬日之箑、夏日之裘,無用於己,則萬物之變為塵埃矣。」
此外,扇子舊時也有被行走江湖的武人當成奇門兵器使用,太極螳螂門趙竹溪就傳下一套名為「奪命扇」的傳統套路,著著險招,跟現代類似扇舞的新派套路風格迥異。

歐洲

13、14世紀,十字軍將扇子傳入歐洲。扇子對中世紀的女性而言相當重要,為了吸引男性的注意,女性會故意把扇子弄掉,這樣的舉動也比掉手帕來的自然。15世紀,葡萄牙商人由中國、日本買入扇子,扇子開始流行。16世紀,摺扇傳入。17、18世紀,扇子的製作技術成熟。

材料、結構、形狀

團扇
常見的製扇材料包括:
葵扇、篾絲扇、麥秸扇等都是編織而成的。羽扇常用於舞蹈和古代儀仗。鐵扇可作武器。團扇指圓形有柄的扇子。
依材料分類:葵扇、絹扇、紙扇、竹扇、羽毛扇、絲綢扇、木雕扇、玉雕扇、香木扇、牙雕扇、塑膠扇等。
依形狀分類:方形、圓形、海棠形、葵花形、梅花形等。
扇的結構有:
  • 面:沒有繪畫任何圖案者稱為素面。面是題字、繪畫、裝飾的地方。
  • 柄:只屬非摺扇。
  • 繩:和扇柄或頭相連,連扇墜
  • 墜:多數為玉。
  • 骨:須經過打磨、燙、漆、雕刻等過程。
扇頭、扇釘只屬於摺扇。扇釘有釘軸、螺蓋,穿起扇骨。

五大名扇

  1. 真絲扇
  • 真絲扇至今有四百多年歷史,真絲扇用真絲綢緞面料製作而成,它不但可以用於觀賞收藏,也是饋贈友人之佳品。真絲扇的製作工藝複雜,綢緞比紙張柔 軟,凌娟光滑,製作起來工藝要求極高,扇骨用頭青天然高山楠竹製作,面料處理:先過漿下水,在烘烤陰乾,在做成型定位,在染色印刷在過漿風乾,然後折面定 位,在做扇骨刻繪工藝,然後搭面成型,總計70於道工藝流程,目前有安徽傳承的真絲扇工藝保留至今,真正純手工製作。真絲扇的外觀漂亮,工藝製作考究精細深受世界各國民眾的青睞。
  1. 檀香扇
  • 檀香扇是用檀香木製成,其木質堅硬。白者白檀,皮腐色紫者紫檀,白檀為勝。有天然香味,輕輕搖,馨香四溢。此扇有「扇存香存」的特點,保存十年八載後,扇起來依然幽香陣陣,沁人心脾。夏令既去,藏入衣箱,還有防蟲、防蛀的妙用。花式品種有拉花、燙花、雕花、繪畫、印花、鑲嵌和接骨等。一般經鋸片、組裝、鎪拉、裱畫、繪畫和上流蘇等十多道工序組成。 檀香扇以其獨特技藝,獨具風格,富有工藝性,而至今深受人們的喜愛。
  1. 火畫扇
  • 「火畫扇」始創於清代同治末年,後來工藝逐步發展,製作時選薄玻璃扇兩柄,合成一柄雙面扇,然後用一種特製的火筆作畫而成,清秀典麗,永不褪色,是欣賞收藏的精品。
  1. 竹絲扇
  • 竹絲扇俗稱「龔扇」, 有燦若雲錦、薄如蟬翼的美評。扇面多是桃形,形似紈扇,是用細如絹絲的竹絲精心編織而成的。它顏色嫩黃,薄而透光,綿軟而細膩,恍若織錦,圖案或山水人物,或花鳥蟲魚,無不維妙維肖,加上象牙或者牛骨做的扇柄,絲質扇墜,簡直玲瓏剔透,精美絕倫,被譽為巧奪天工的國寶。
  1. 綾絹扇
  • 綾絹在摺扇出現之前就廣泛用來製作紈扇扇面,如今也用來作摺扇的扇面,凡是用綾絹作扇面的扇子都可以稱為綾絹扇。綾絹扇扇面輕如蟬翼、薄如晨霧、色澤光亮,給人以溫文爾雅之感。

用途

扇子舞
功夫扇
  • 實用上:
    • 涼快
  • 藝術上:
    • 舞蹈:扇子舞
    • 戲曲:幫助表達人物的情感
    • 相聲:藉由扇子來表達動作(看書、騎馬、寫字、臺詞小抄……等)
    • 書法:文人喜歡在扇上題字,稱為「題扇」。紹興有題扇橋,傳說王羲之曾在橋上為一老婦題扇。(《晉書·王羲之傳》)
    • 繪畫:此類畫作稱為扇畫。除了以毛筆繪畫扇面之外,亦可烙畫。
    • 評書:用於製造氣氛的道具
  • 儀式:
    • 掩面(禮儀):故扇子又稱便面。古代結婚時,新娘怕羞,可用扇子遮掩自己。不同地方,放下扇子的時機也不同,有些是將起行往新郎處時丟下扇子[1],有些是成禮後才放下扇子[2],有些是洞房前由新郎誦詩至滿意才放下。
日本的軍用鐵扇
  • 其他:
    • 棋士在思考時拿著
    • 裝飾
    • 軍事:戰扇團扇可以號令、占卜。
    • 武術: 中國武術中亦有藉助扇的,例子有陳式太極扇莫家拳用扇也能當武術的是非常難的一門學問。
    • 切腹(扇子腹)
    • 行街指引:扇子上繪上地圖,可作旅行指引。

小說中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扇子的演變史:摺扇並非中國人發明. 鳳凰網. [2010年] (中文(中國大陸)‎).
  2.  
  3.  
    中国的文人雅士,自古以来就对扇子情有独钟。在他们手中,扇子早已不仅仅是夏 季纳凉之物,更是诗书图画的绝佳载体。各位藏家千金买扇的故事也是屡见不鲜。事实上,人们对扇子的喜爱可说不分古今中外。国外的古董扇子同样各有千秋,价 值非凡。有趣的是,他们用以制作扇子的材质并非我们熟知的竹、木、绢、纸,而是千奇百怪,让人意想不到。
    编辑摘要

    古扇 - 扇面的源流

    古扇古扇  图册
    扇子本是实用之物,以其轻薄而面积大,可扇风取凉。中国一向有在日常器物上施以装饰的传统,于是扇柄 扇骨上有雕工,扇面正反上加书画。较早的雕工书画多由普通匠人完成,慢慢地各种有才华富想象的艺术家也来参加,扇子也就此演变成有实用功能的艺术品,使人顿生爱羡之心、宝藏之意,成为今天集藏的一大门类。

    古扇 - 起源

    古扇古扇图册
    我国扇子的起源很早,商代就有扇的雏形。我国古代扇子的种类非常多,但真正被藏家所垂青的,只有折扇团扇二种。

    折扇一名“折叠扇”,又名“聚头扇”。折扇收则折叠,用则撒开,故又称“撒扇”。 折扇产生时间虽较迟,其重要性却极大。它携带方便,出入怀袖,扇面书画、扇骨雕琢,是文人雅士的宠物,所以又有“怀袖雅物”的别号。团扇产生远早于折扇, 因形状团圆如月暗合中国人合欢吉祥之意,又名“合欢扇”。又因其由丝织物制成,故又称“纨扇”或“罗扇”。更由于唐人王建《调笑令》中的名句“团扇团扇, 美人并来遮面”,而产生了“并面”、“便面”和“障面”的雅称。

    古扇 - 品种和特色

    古扇古扇图册
    中国扇子的品种主要有折扇、羽扇绢扇葵扇篾丝扇、麦秸编织扇、竹板扇笋壳扇等。
      
    扇 子综合了雕刻、编织、编结、书法、绘画、装裱、烙画、玉器、漆器、刺绣等多种艺术的技法。折扇两旁的2支扇柄,俗称大骨或大边,上面镌刻字画;中间众多的 扇骨,俗称小骨或心子。扇骨的装饰技法很多,有的螺钿,有的髹漆,其中金星珊瑚是以珊瑚红漆为地,上洒银末,闪烁如星。扇子下端的扇头式样有竹节、梅花、 小花瓶、大钩如意、荸荠圆头等约 100多种。扇坠以玉石、桃核、橄榄核雕刻而成,或编结流苏,摇晃生姿。刺绣扇套,既美观,又耐磨、实用。在檀香扇、骨扇、象牙扇、贝壳扇的扇面上,镂空成精细的图案。葵扇、檀香扇扇面上的烙画,墨分浓淡,风格古雅。扇子的用途很多,它除了夏日纳凉外,还是评弹、戏曲、舞蹈、曲艺等表演的道具。
      
    折扇 古称折叠扇、聚头扇、撒扇。品种有纸折扇、象牙扇、贝壳扇、 檀香扇、 孔雀翠羽扇等,其中以纸折扇为最普及。纸折扇是以细长的竹片制成众多的扇骨,然后将扇骨叠起,其下端头部以钉铰固 定,其余则展开为半圆形,上裱糊以纸,作扇面,并在扇面上题诗作画。扇骨料以棕竹、湘妃竹、乌木为佳,每把扇子少则 7支,多达40支,一般多为14支或 16支。40支扇骨的折扇,扇骨纤细,风格秀丽,古代专为妇女所执。象牙扇、贝壳扇、檀香扇则以象牙、贝壳、檀香木制成扇骨,直接以丝线将扇骨缀连为半圆 形扇面,并在扇面上镂雕精巧、纤细的图案。檀香扇的扇面除镂空图案外,又饰以烙画,或裱糊薄绢,彩绘花鸟、仕女画面,风格艳丽,为妇女所喜爱。苏州折扇以 水磨竹扇骨为著名,即以细砂纸、浸湿的木贼草和榆树叶等反复将竹扇骨打磨,然后上蜡,滋润细腻,如同白玉。
      
    羽扇 以孔雀、鹤、雕、 鹅、雉等鸟禽类羽毛编织成扇面,再加扇柄而成。它不仅为纳凉、装饰、舞蹈所用,也是中国古代宫廷礼仪的陈列品。中国羽扇大多以3~4支鹅羽编织而成,呈上 尖下圆的桃形,在扇面中央饰以五色绫缎剪镂或彩色丝线绣成的寿桃等图案。扇柄有的为木柄,有的将鹅羽管劈削成篾丝,编织成古钱等图案作为翎管柄。羽扇质轻,出风柔和。孔雀翠羽扇以象牙为扇骨,孔雀羽毛编织为扇面,色彩富丽,也是舞蹈的道具。
      
    绢扇 以竹篾、铅丝为骨架,并以素绢等丝绸绷裱于骨架之上,大多形似满月。又称团扇。绢扇古代以竹篾为骨架,20世纪初改以铅丝为骨架,请名人书画扇面;扇柄以湘妃竹、棕竹等名贵竹材制成,也有髹漆柄和象牙柄。更有以如同蝉翼的黑色薄纱为扇面,上以白粉画无数细竹,入手轻凉,人称蝉翼扇。绢扇的扇面除满月形外,还有腰圆、正六角等式样,上面彩绘仕女、山水、花鸟等,有的以五彩丝线绣制图案。
      
    葵 扇 俗称蒲扇。由蒲葵的叶、柄制成,质轻,价廉,是中国应用最为普及的扇子。广东新会的葵扇,葵叶圆正,葵柄细匀,生产工艺复杂,品种多。葵扇制作工艺是 先选择柄长30多厘米、色泽浅碧的葵叶,摘后日晒约20天,干后,色泽变白;再以水洗、烘干,并以重物压平;然后随葵叶的大小,剪成不同规格的圆形,再以 篾丝、丝线缘其边,仍用其葵柄为扇柄。葵扇的品种很多,除一般常用的葵扇外,还有玻璃白葵扇、漂白编织葵扇、烙画葵扇等。玻璃白葵扇是选择初发未舒的浅绿 嫩叶,经过日晒,色泽晶莹洁白,再经水洗、硫磺熏蒸,色乃益白,如同玻璃,因而得名。漂白编织葵扇是将玻璃白葵叶剖成2~4mm细条,然后手工编织成杏仁 形的葵扇,并在扇面上以金银线、彩色丝线绣成各种图案。烙画葵扇是在扇面上烙画人物、山水等,风格古雅。其中双面烙画葵扇是将两把形状、规格完全相同的玻 璃白葵扇缝合为一把,然后在正反两面各烙画相同的画面,可以两面观赏。葵扇的扇面除了装饰以刺绣、烙画外,还有漆画,或用细针刺成各种图案。扇面的规格不 一,大者长90多厘米,可以遮阳。扇面的边缘俗称细边,以金银线、绢、彩色丝线、篾丝、细长条藤皮等手工缠绕、缝制而成。葵扇的扇柄大多用原葵叶的柄,有 的在葵柄外缠绕细长条的藤皮,或外面套上染色的竹管,执于手中柔滑而舒适。高级的扇柄则另饰以方竹、湘妃竹、佛肚竹等名贵竹材,或用象牙、玳瑁等制成扇 柄。
      
    篾丝扇 又称竹编扇。以篾丝编织成扇面。产于四川、浙江、湖南等地,以四川为最著名。四川篾丝扇在明代已很著名。清代光绪年间(1875~1908),四川自贡匠师龚爵伍编织的篾丝扇,人称龚扇,所用篾丝,细如毫发,每根长400mm、宽1mm、薄0.2mm,在日光映照下透明晶莹,微风拂之,则丝丝飞扬。所编织的扇面,光滑无痕,宛如绫绢。扇柄多为牛骨制成,下坠以流苏。20世纪初,龚爵伍之子龚玉璋继承父业,能编织复杂的仕女、山水、花鸟等画面,清晰、美观。现在,龚扇已传至第三代,即龚玉璋之子龚长荣、龚玉文兄弟。他们编织的篾丝扇曾在美国、日本展出。
      
    其他类扇子 有麦秸编织扇、鸭脚扇、 竹板扇、笋壳扇等。麦秸编织扇主要产于浙江浦江。它是以麦秸编织成扁带,然后缠绕成圆形作为扇面;再以竹片下端为柄,上端劈削而为二,将麦秸编织扇面夹于 其中,并在扇面中央贴以五色绫绢,上绣图案,作为装饰。鸭脚扇因扇面形如鸭脚而得名。产于浙江、广东、四川等省。它以长30cm左右的竹片制成,以其下端 的三分之一为柄,其余三分之二则劈削成数十根篾丝,然后以细线将篾丝编结成鸭脚形扇面,再以纸糊扇面,以绢、锦缘其扇边而成。竹板扇产于浙江。它以长 30cm、宽15cm左右的竹板为扇面,熨之使其平整。因竹板扇面色泽白润如玉,所以又名玉版扇。笋壳扇产于福建。它以巨笋壳压平而为扇面,长30cm,宽18cm左右。扇的正面洁白光润,有的饰以烙画;背面为笋壳外皮赭色,如同槟榔,所以又名槟榔扇。笋壳扇执于手中,朴实而高雅。

    古扇 - 结构与特点

    古扇古扇图册
    柄 扇起源早,目前发现最早的实物是1982年在湖北江陵马山战国墓出土的短柄竹编扇与楚地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羽扇。柄扇,是以较为固定的扇面,下加一把 柄而成。有些为了加固及装饰所需,附以扇托。讲究者,在柄下镶嵌扇头,垂以扇坠。由于柄扇历史较长,所以种类多,质地杂,良莠差异大。除引风纳凉外,还有 表示身份的,如车驾上,仪卫的障扇
      
    折扇的扇面,最常用的材料为纸,也有用绢和夹纱的。其中纸的扇面占绝大部分。
    纸扇面分有色扇面和白色“素面”。除白面外,有色扇面中以金面最讲究也最复杂,最受人欢迎。有泥金,屑金、洒金、冷金、半冷……。其中泥金在我国很早就使用。在唐代开元、天宝时已用“泥金帖子”。 泥金的制造,是从金箔做起的,把黄金打成金箔。如《吴县志》中记载,苏州金箔制作,又俗称“红飞金”,每张三寸三分见方。每两黄金能制2319张。并有 “大赤”、“佛赤”和“田赤”三种深淡各异的色彩。“大赤”是黄金的本色;“佛赤”则拼人紫铜,颜色显得深赤; “田赤”则内含纹银二成,故略呈淡黄色。 制造泥金用的金箔,三者皆有之,故泥金亦有三种花色。
      
    制造泥金的金箔必须打得枯彻,要薄要烂,制造出来的泥金才能细腻。所以泥金,有些人亦称“浑金”。现在有的用特殊方法制造出的代金粉所替代。
      
    根据《芥子园画传》记述,泥金制法,是以手指蘸胶将金箔,粘人碟内,用第二指团团磨搨而成。而苏州《姜思序堂》的制造泥金,改用右手手掌的根部来磨搨,这样工作效能要高一些,效果也好一些。总之,泥金是将金箔或金粉和胶成泥状,故名“泥金”。用它涂饰在白扇面上,成泥金扇面。
      
    而 洒金,屑金,冷金……,和泥金的区别仅是工艺上的不同。它们是先在扇面上施胶,然后将金箔以小片密集状洒上扇面,成雨夹雪洒金面,通称“销金”、“屑金” 或“雨金”;也有称“洒金”。如大片分布在扇面上如雪片,称“片金”,也有称“洒金”。如全部布满金,即称“冷金”。有些扇庄将一面是冷金,一面是白面的 称之为“半冷”。实际上泥金,冷金,片金,屑金都是金扇面上所常见的几种,都有“大赤”、“佛赤”和“田赤”之别。而在具体的制作工艺上并非如陈述那么简 单。各个扇庄,在各个时期,均有自己的拿手特艺,有自己的专门客户、对象,负责选材、定做。在手艺中各有“窍槛”。所以对各种金扇面的称呼也不同,如有 “韵松堂拣制全特加重赤泥”、“九华堂宝记监制元赤冷”、“王星记制品杭半赤冷”……。
      
    在历史上,大多数著名画家都有专门为自己加 工扇面的扇庄,满足自己画扇的需要,才能使自己的画得心应手,随心所欲、游刃有余。明《五杂俎》载:“初以重金装饰其面为贵,近乃并其骨制之极精。”以目 前传世及出土的明代扇面,仍以泥金扇面为多。扇面重金,以显华丽富贵,讨文人、士大夫们之喜,更受收藏者之青睐。
      
    除各种金扇面外,还有格景、柿青、上青、湖色、珊瑚等有色素面的扇面,颇受欢迎,惜大多数品种至今已失传。还如《长物志》记载:“其画……又以金银屑饰地面……其所染青绿甚奇,专以空青海绿为之,真奇物也。”
      
    白 色素面一直是扇面中的主要产品,有纸、绢、发笺等。其中以纸质为主。产量大,品种多,出现早。从目前所见的传世扇面中,有明早期谢缙的《汀树钓鱼图》等。 工艺复杂,有的是用多层宣纸裱成,有3层、4层、5层不等;有的选定上等的宣纸作表层,中间衬纸多用“皮棉”和“连史”。
      
    而扇面的质量好坏不仅是选材,制作工艺相当关键。同样是白色素面扇,其高下迥然不同,真是判若云泥。在历史上,较有名的有镜面笺等。解放后的“老矾扇面”最为著名,专为高档折扇扇骨配套。其制作精妙,素洁大方,优于引笔、平正牢韧、久用不裂。特别其制法复杂,要经过开料、刮光、切形、上矾、整理、裱制、套刷、折叠、切通、沿边十道工序。
      
    另还有仿古、发笺、绢面等白色素面扇。特别要提到的三开扇面,专门为“春宫画”扇配制的,可以左右撒开。向左撒,即显“春宫图”,向右撒开,出现的是另一幅画面,用以隐蔽。
       
    折 扇中扇骨的文化内涵最为丰富,形制古朴优美,幽雅别致;用材奇珍异宝,五光十色;装饰素净淡雅,赏心悦目;雕工巧夺天工,独辟蹊径,和扇面艺术交相辉映。 谓之“红花绿叶”。折扇的扇骨取材宽广,据《野获编》载:在明代,“吴中折扇,凡紫檀、象牙、乌木俱日为俗制;堆以棕竹,毛竹为者,称怀袖雅物”。明·文 震亨《长物志》云:“姑苏最重书画扇,其骨以白竹、棕竹、乌木、紫白檀、湘妃、眉绿为之,间有用牙及玳瑁者。”清《杖扇新录》曰:“骨用湘妃、桃丝、乌 木、檀香、象牙、玳瑁、一切珍奇之品。”

    古扇 - 明代折扇

    明代是折扇流行的开始,这或许是由于永乐时期明成祖的倡导。近代明代藩王墓出土物中折扇不少,可与上述记载相印证。折扇制作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分布,以地名 人名著称的就有杭扇、曹扇、川扇、歙扇、弋扇、潘扇、方扇、黄扇、青阳扇、溧阳歌扇、丰润画扇、武陵夹纱扇、金陵柳氏扇、尹氏纸麦扇、吴扇等繁多的名目,也有以功能用途分的春扇、秋扇和靴扇等品种。扇股扇面的制作日趋精良,且各有名家;扇面书画广泛流行,在文人雅士中得到认可。如果说折扇源于日本的话,此时已真正汉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古扇 - 清代折扇

    清代是我国折扇大发展的时期。扇子在文人官员间的使用更加频繁。扇子不仅是用以生风凉的工具,也不仅是一种艺术品,它成为一种身份地位趣味的象征,成为他 们社会角色的道具。不仅是夏天,就是在天气凉爽的季节,手执一扇,打开收拢,或佩挂在身,或藏于袖中,都具有人格表露、情绪交流的意义。不仅是文人,不仅 是男性使用折扇。从文人书画扇这一主流,分出以黑纸扇、游鉴图扇和戏画扇为典型的工艺扇,以及女用的米扇。从扇本身出发,又有了扇袋、扇坠和扇盒等附属的工艺品。扇子还从中国流传到世界其他地区,特别是欧洲。乾隆时期,广州的商人曾专门生产适应欧洲贵妇趣味爱好的象牙折扇。折扇成了中国文化的象征和与世界文化交流的使者。

    民国时,折扇保持了它在中国艺术上和生活中的重要性,但没有什么超出前代的,而值得一提的创新是集锦扇。在此之前,虽然也有多人在同一扇面上合作绘画,或分段书写各自署款的扇子,但集锦扇却是将扇面空间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分割,然后由多名书画家分别作书绘画。从最少的两人组合开始,到多至十余家合作的集大成之作,确实令人耳目一新。

    古扇 - 四大名扇

    古扇古扇图册
    (一)檀香扇〖江苏〗
    檀香扇是用檀香木制成,其木质坚硬。白者白檀,皮腐色紫者紫檀,白檀为胜。有天然香味,轻轻摇,馨香四溢。此扇有“扇存香存”的特点,保存十年八载后,扇 起来依然幽香阵阵,沁人心脾。夏令既去,藏入衣箱,还有防虫、防蛀的妙用。花式品种有拉花、烫花、雕花、绘画、印花、镶嵌和接骨等。一般经锯片、组装、锼 拉、裱画、绘画和上流苏等十多道工序组成。
      
    檀香扇以其独特技艺,独具风格,富有工艺性,而至今深受人们的喜爱。

    (二)火画扇〖广东〗
    “火画扇”始创于清代同治末年,后来工艺逐步发展,制作时选薄玻璃扇两柄,合成一柄双面扇,然后用一种特制的火笔作画而成,清秀典丽,永不腿色,是欣赏收藏的精品。

    (三)竹丝扇〖四川〗
    竹丝扇俗称“龚扇”, 有灿若云锦、薄如蝉翼的美评。扇面多是桃形,形似纨扇,是用细如绢丝的竹丝精心编织而成的。它颜色嫩黄,薄而透光,绵软而细腻,恍 若织锦,图案或山水人物,或花鸟虫鱼,无不维妙维肖,加上象牙或者牛骨做的扇柄,丝质扇坠,简直玲珑剔透,精美绝伦,被誉为巧夺天工的国宝。
      
    (四)绫绢扇〖浙江〗
    绫绢在折扇出现之前就广泛用来制作纨扇扇面,如今也用来作折扇的扇面,凡是用绫绢作扇面的扇子都可以称为绫绢扇。绫绢扇扇面轻如蝉翼、薄如晨雾、色泽光亮,给人以温文尔雅之感。[1]

    古扇 - 扇面的保养

    鉴赏扇子有分有合,成扇可以分别鉴赏扇画书画、扇股以其雕工等,也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来鉴赏。扇面装裱成镜片、册页或立轴后,其鉴赏即与一般字画相仿佛。

    扇面书画的鉴赏有一些自己的特点。由于扇面的尺寸和形状限定,又由于扇面的质地和折痕,书画家的用笔、落款和印章都会与立轴有所不同。有些书画家在扇面上所用印章也与一般作品上的不同,如他们扇作流传较少的话,扇面所用印章常常就无法查找以核对。

    扇 面书画一般以精到工整为上。因扇子小又执于手中,宜于近观。寥寥数笔兰竹或四五个大字的作品,除非高手,一般较难讨好。多数藏家难免有世俗之见,所以,花 卉草虫或花鸟常胜于简单的花卉,较复杂山水加人物胜于元倪迂或宋米家风格的疏略山水,工笔仕女及界画风格的亭台楼阁是受欢迎的题材,设色多胜于水墨,金笺 胜于纸本等等。旧时画家作扇,如构图较简,常会被人请求添加草虫或人物等,也有画家被请于别人扇作上加些东西。在别人作品上添改后不落款者也很多。齐白石 有的晚年扇作上大写意花叶是齐本人亲笔,但工笔草虫由门生或儿子代笔。萧俊贤的设色山水价位较高,于是有的藏家请高手将萧的水墨山水扇作添加青绿或浅绛。

    扇子的鉴定以时代气息为重。如前所述,宋元或更早的团扇扇面,即使是无款或无名作者或小名家所画也是无价之宝。明代或更早的折扇扇面,无论名头大小或有名或无名,也都是非常珍贵的。明清的折扇成扇,若品相完好,书画精到,也可不计名头大小而入藏。大名家的书画个人特征强烈,作品传世较多可以比较,小名家或无名之辈就很难从个人风格着手进行鉴定。

    扇面书画的作假,以成扇较难,年代久远者较难,而扇面裱片较 易,晚近或当代的较易。明清成扇中的赝品,多属前人伪作(俗谓“老冲头”)而非眼下新出炉的货色。一把成扇,鉴定着眼点既多,割款添款几乎不可能,裱片就 相对容易,各种伪作也多,单就添款割款而言,可行性也大。无款扇作可以添款,扇片压平做手脚也方便。有款位置偏高可以割去一圈再添,印款位于最边上的可以 去掉一两档,有时还有接上另一端空白的一档以保持原来的长度。所以鉴定时要从以上数端去检查。

    扇面本身也是鉴赏的对象。品相好的泥金洒金,绢本笺本,瓷青虎皮,贡发高丽,名家见之心喜,所作书画多精品。如果是普通市矾扇面,或晚清民国北京扇庄的粉连纸扇面(其中头号粉连尚可,丁字粉连最劣),润例上写明劣纸不绘的名家自然公掉头不顾, 上面即使有佳字好画,藏家也会觉得可惜,勉强入藏心中也觉得遗憾。书画家喜在空白的旧扇面上创作,但是,明代的画家不能在清代扇面上作画,清代画家不能在 民国扇面上作画。扇面也能作鉴定之用,但首先要学会判断扇面的产地年代等等。北京的高丽纸扇面、矾宣扇面、粉宫扇面和粗绢扇面,苏杭沪的七层五层棉料等 等,各有特点。杭州的王星记扇庄创办于光绪元年(1875),上海 城隍庙的王星记始于1893年,上海朵云轩始于1900年,各有带字号签字的扇面流传于世。北京的戴廉增扇庄创办最早,迄今已有300余年,而荣宝斋监制的扇面则是1894年后才问世的。

    扇 骨的时代特征甚为明显。和尚头扇股、直式方头乌木扇股、十三档十四档十五档的扇股(特别是一尺至一尺二的大扇)年代都较早,很有可能为明清之物。十八档八 寸扇是1949年以后才大大地流行起来的。竹股的颜色也很能见年份。即使是白竹玉竹扇骨,年代久远了也会呈红褐色且有包浆,现代做旧的油竹扇股仔细看就觉 得新,且上蜡后拿在手里有隔一层之感,不如旧扇贴肉合手。

    扇股上有雕工,从主题到技法都有雅俗高下之分。阳刻耗时费功,平地阳刻比沙地留青更费功时,但易入能品,勤谨的工匠亦能为之。阴刻看似简易,实见功力,一刀下去即成定局,不能修修改改。阴刻刀法多变,线条讲究刀味,与书画篆刻的亲缘关系较近。

    一把成扇在手,书画扇面扇股相辅相成。清代扇面应配清代扇股。扇股雕工与扇面画要有呼应。闺阁画家所作花卉仕女或“十三行”清秀婉媚的小楷,扇股就不宜雕老翁古泉汉瓦秦砖纹饰。集拓印作的扇面上有乌黑发光的边款拓片,配乌木紫檀鸡翅之类的深色扇骨有呼应之美。泥金浑金扇面加青绿山水也是用乌木之类的黑扇骨才压得住。象牙骨配瓷青纸扇面有对比之美。三十档四十档的细骨秋扇上书画风格也以纤丽清秀为佳,题材则以花鸟草虫仕女等为妙。当然,审美是见仁见智的,并无绝对标准。

    成扇比一般字画更重成品相。折扇打开收拢易于损伤扇面。疲软老熟的扇面,特别是扇面下口开裂,常使藏家不舍得拿出来观赏,失去了收藏的意义。

    有 的藏家还用以下的方法来判断成扇扇面的品相:如打开扇子扇面平摊服贴,则扇已太“熟”(藏家用以形容疲陈旧程度的用语);如打开后会自动收拢一点,显出很 有弹性的样子,则扇面依旧“生辣”(用以形容新或品相好)。扇面上口的绫绢裱边也很重要。一看其颜色与扇面本身纸绢色调相配与否;二看其有否断裂脱落,是 否曾经后加粘补。裱边的颜色也能透露年代消息。有一种“洋连紫”的绫绢裱边,是光绪时的特色。
    扇股的大骨外侧有划损或污渍,扇钉开裂缺损或重换,大骨弹性减退,收拢时夹持扇面力量不足,这些本来只是扇骨品相之小疵,但是,如果扇面以及其上书画 完整如新,则此等小疵也如眼中之灰尘难以容忍。尽管如此,大多数藏家还是不愿轻易替换扇骨,以保持可贵的“原装货”。特别是扇骨有工有款,其上款与扇面书 画上款一致,则更加要珍惜其完整性。

    扇面装裱,有多种形式。一为册页,一为扇页,多则二十四开,最少八开。册页内扇面书画,时代相近, 主题相同,或花鸟或山水或人物;如为一人所作,则杂题亦佳;二为镜片,或可视作散放之册页。可以置于镜框之中悬挂室内,也可以置于函盒之中,则页数不限; 三为条幅,一轴由几件扇片组成,多至三件,也可仅一件成轴,后者目前较多。扇面条幅,也可由折扇、团扇及斗方册页等配伍,即所谓“零活”。扇面装裱可用 绫,可用绢,可用纸,素绢及纸裱似更适宜。扇面册页镜片一经装裱,只要小心呵护,一般状况即能稳定,可以长久保存。条幅卷起时扇面状态仍会缓慢恶化,挂出 时更易受损,但比成扇的保持容易多了。扇面亦珍重旧裱,特别是册页镜片。
    团扇成扇收藏者不多,存放不易是原因之一,存世珍品佳品数目太少亦是原因。大多数团扇书画都被装裱成条幅册页等。所以一般说成扇即指折扇,说团扇即指 团扇裱片。团扇书画裱片的收藏与折扇书画无异。无论是团扇折扇,裱成扇片之后,鉴赏方法就与一般书画大同小异。大同者,即指书画本身的真精新,画家的名声 大小水平高低,其作品的多寡珍罕程度等等。小异者,有几下数端:(1)扇面书画对精的要求,胜过了对画家名头大小的要求。小名家的精到扇画,常常胜过大名 家的一般之作。(2)扇画伪作的比例要低于一般书画。如是旧裱,书画本身较精,印章印泥看上去也正气,一般不会是假。因为过去扇画价格远低于最近几年,在 扇面上作伪困难较大,旧的空白笺本纸本绢本扇面也不易得。

    在扇面裱片的伪作赝品之中,有一种情况特别突出,那就是添款改款。扇面绘画中 无款者本来就较多(早先工艺画不落款),择其精者添款是作伪容易想到的。扇面有折痕,裱时改去原款不易显露痕迹,只要沿折痕挖去即可。如款在近边沿处,简 单地去掉也不易觉察,所以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古扇 - 古扇收藏

    古扇古扇图册
    成扇收藏
    成扇的收藏有两种不同的目的:一种是纯粹的收藏如同收藏书画印章瓷器,平时宝藏,闲时拿出欣赏把玩;另一种是欣赏兼实用。折扇不但可以轻扇慢摇,清风徐来令人心旷神怡;还可以表明志趣,当作生活的道具。且不说明清的文人雅士少不了折扇,民国时期玩扇之风也极盛。

    成 扇收藏也可由内容而分类。有人仅收藏书画扇,有人仅收藏名家书画扇;有人仅收藏当代名家书画扇,有人也兼收工艺扇;有人只收男扇,有人兼收女扇。应该说书 画扇的收藏是成扇收藏中的注流。当代书画扇中,只有名家书画扇才有市场交流的价值。在已逝世的当代书画家中,可列入的名家较多像陆俨少、黄宾虹、张大千、 唐云等大名家的成扇可以说是藏家梦寐以求的珍品,所以价位很高。但是由于近年来赝品的大量涌现,即使是他们那样的大名家,其应酬之作价格平平,并有下降的 迹象。同时,像陈少梅、张大壮、张石园那样的中等名家,或像陈林斋殷梓湘吴琴木那样画风精细严整的小名家,其作品价格却以惊人的速度上升。特别是工笔仕女、精细楼阁和大青绿山水等题材的作品。
    在依然在世的书画家,像程十发和启功一辈的在世名家,他们的作品,被看成和与陆俨少、张大千等扇作不相上下。
    晚清民国时期的书画扇,占各大拍卖行成扇拍品的大部分。晚清民国扇画名家既多,去今不远,符合“真精新”的成扇亦多,故大多藏家藏品也以此为多。

    明代成扇是绝无仅有之物。出现数目最多的一次是1994苏富比在台北举行的张学良先生的收藏在这次拍卖会上,推出明代成扇的数目也不到十把。所以,明代成扇无论品相好坏、名头大小,作品精粗,都可视作一流藏品。扇面收藏

    扇面的收藏,主要是指扇面书画的收藏。书画扇用旧之后,可以折下装裱成或册页或条幅,欣赏收藏与一般书画相近,可归类于书画小品。

    大 多数折扇的尺寸,高20厘米不足,长50厘米不足,按一般书画的算法,约有一方尺。可是,收藏界传统上一向有“扇面一尺算二尺”之说。所以,尽管面积相 仿,一张扇面常经普通一开册页作价要多一倍以上(其他条件相同时)。或许这是扇面比较容易被视作一件独立的藏品的原因吧。

    同一作者相仿水准的扇面与成扇的价格有明显差异,前者低而后者高。但是,越是小名家,其扇面与成扇的价格之差愈大;越是大名家,其价格之差愈小。

    另外,扇面书画在民间私下流通成交的价格,大大地低于在大拍卖行的成交价。这种价位的差距,明显大于其他品种的书画在民间与拍卖行的价格之差。

    扇面的收藏当然也是以旧裱为好,册页是最易保存的形式,所以整册的扇面书画可列为藏家第一着眼点。散装的册页稍次。条幅卷起打开,对扇面损伤较大,故少见完好的条幅。以前条幅常一条裱三张或两张扇面,折扇团扇可以合裱,愈见变化而有趣。

    空 白旧扇面也可入藏。心情好时可用以自作书画,或请名家挥毫。由于保存好的旧扇面性糯,在上面写字作画容易得心应手。由于目前朵云轩等书画店出售的新的泥金 笺本扇面价格不断上升,旧扇面的价格自然更高。再加上不少以作伪牟利者利用旧扇面以仿制前代画家的作品,所以品相好的空白旧扇面十分难得,成为新的藏品, 在某些拍卖会上成为拍品,竞价居然十分激烈。旧扇面入藏以品相品质为依据,其夹层中的签条是鉴定其产地和大致生产年份的最好参考物。

    扇股收藏
    扇面的收藏,主要是指扇面书画的收藏。书画扇用旧之后,可以折下装裱成或册页或条幅,欣赏收藏与一般书画相近,可归类于书画小品。

    大 多数折扇的尺寸,高20厘米不足,长50厘米不足,按一般书画的算法,约有一方尺。可是,收藏界传统上一向有“扇面一尺算二尺”之说。所以,尽管面积相 仿,一张扇面常经普通一开册页作价要多一倍以上(其他条件相同时)。或许这是扇面比较容易被视作一件独立的藏品的原因吧。

    同一作者相仿水准的扇面与成扇的价格有明显差异,前者低而后者高。但是,越是小名家,其扇面与成扇的价格之差愈大;越是大名家,其价格之差愈小。

    另外,扇面书画在民间私下流通成交的价格,大大地低于在大拍卖行的成交价。这种价位的差距,明显大于其他品种的书画在民间与拍卖行的价格之差。

    扇面的收藏当然也是以旧裱为好,册页是最易保存的形式,所以整册的扇面书画可列为藏家第一着眼点。散装的册页稍次。条幅卷起打开,对扇面损伤较大,故少见完好的条幅。以前条幅常一条裱三张或两张扇面,折扇团扇可以合裱,愈见变化而有趣。

    空 白旧扇面也可入藏。心情好时可用以自作书画,或请名家挥毫。由于保存好的旧扇面性糯,在上面写字作画容易得心应手。由于目前朵云轩等书画店出售的新的泥金 笺本扇面价格不断上升,旧扇面的价格自然更高。再加上不少以作伪牟利者利用旧扇面以仿制前代画家的作品,所以品相好的空白旧扇面十分难得,成为新的藏品, 在某些拍卖会上成为拍品,竞价居然十分激烈。旧扇面入藏以品相品质为依据,其夹层中的签条是鉴定其产地和大致生产年份的最好参考物。

    主题集扇
    以某一主题为扇子收藏目标的做法,叫“主题集扇”。不管藏家实力大小,都很适宜采用。这种方法有利于使用有限的资金,提高藏品的水准,提高收藏的兴趣。

    扇子有两面,通常是一书一画。一书一画加在一起,又可产生一种集扇主题。A加B不仅仅是A和B,多出来的是A与B的关系,1+1=3。例如,书家与画家的关系可以是师徒、父子、兄弟、夫妻,等等。李钟(吴昌硕弟子)李鈵兄弟,以及陈曾寿(清代翰林)陈曾则兄弟所作之扇,这是兄弟扇之二例。高时丰高其迈作的父子扇,马公愚与徐绮琴的师徒扇。罗瘿公与罗惇□既是兄弟,又同为康有为弟子,故他们俩合作之扇,可称“兄弟同门扇”。若不着眼于主题,则它们仅仅是一般被人称作“小名头”之作。所以,主题集扇常有化平淡为神奇的作用,可以提高藏品的价值。扇具收藏

    真 正的藏扇家必定会讲求扇具的精良。用清代的缂丝扇袋或紫檀扇盒、扇橱存放自己心爱的清代成扇当然更令人称心惬意。一般而言,绣品讲究品相,盒橱注意工料。 织绣品易损难以保存修复,所以品相第一,否则收不胜收。再说,藏扇家收扇袋是为了藏扇,并非收藏织绣品。清代扇袋如今尚易得,价格虽在攀升,但还有机会在 各地工艺品旧货市场收到较为便宜者。绣品扇袋除品相而外,但求图案色彩不俗。万一遇到缂丝扇袋,则价格贵些也可收,因缂丝扇袋是扇袋中的至精至善之物。

    扇盒扇橱最理想者,料为老红木、鸡翅、紫檀等优质品种,工是老工,即能与名扇相映得彰。此等盒橱,价格不菲,寻访不易。不得已而求其次,则任何尺寸合适于放置扇子的盒橱都可以用。清代的提携式书箱,放扇正合适,价格不算太贵,本身也有收藏价值。这种书箱一般分成三或四层,可以置成扇40余把。还有,请人用马粪纸裱绫绢定做扇盒,也颇实惠,此法特别适宜于收藏当代名家书画扇者。鉴赏扇子有分有合,成扇可以分别鉴赏扇画书画、扇股以其雕工等,也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来鉴赏。扇面装裱成镜片、册页或立轴后,其鉴赏即与一般字画相仿佛。

    扇面书画的鉴赏有一些自己的特点。由于扇面的尺寸和形状限定,又由于扇面的质地和折痕,书画家的用笔、落款和印章都会与立轴有所不同。有些书画家在扇面上所用印章也与一般作品上的不同,如他们扇作流传较少的话,扇面所用印章常常就无法查找以核对。

    扇面书画一般以精到工整为上。因扇子小又执于手中,宜于近观。寥寥数笔兰竹或四五个大字的作品,除非高手,一般较难讨好。多数藏家难免有世俗之见,所以, 花卉草虫或花鸟常胜于简单的花卉,较复杂山水加人物胜于元倪迂或宋米家风格的疏略山水,工笔仕女及界画风格的亭台楼阁是受欢迎的题材,设色多胜于水墨,金 笺胜于纸本等等。旧时画家作扇,如构图较简,常会被人请求添加草虫或人物等,也有画家被请于别人扇作上加些东西。在别人作品上添改后不落款者也很多。齐白 石有的晚年扇作上大写意花叶是齐本人亲笔,但工笔草虫由门生或儿子代笔。萧俊贤的设色山水价位较高,于是有的藏家请高手将萧的水墨山水扇作添加青绿或浅 绛。

    扇子的鉴定以时代气息为重。如前所述,宋元或更早的团扇扇面,即使是无款或无名作者或小名家所画也是无价之宝。明代或更早的折扇扇面,无论名头大小或有名 或无名,也都是非常珍贵的。明清的折扇成扇,若品相完好,书画精到,也可不计名头大小而入藏。大名家的书画个人特征强烈,作品传世较多可以比较,小名家或 无名之辈就很难从个人风格着手进行鉴定。

    扇面书画的作假,以成扇较难,年代久远者较难,而扇面裱片较易,晚近或当代的较易。明清成扇中的赝品,多属前人伪作(俗谓“老冲头”)而非眼下新出炉的货 色。一把成扇,鉴定着眼点既多,割款添款几乎不可能,裱片就相对容易,各种伪作也多,单就添款割款而言,可行性也大。无款扇作可以添款,扇片压平做手脚也 方便。有款位置偏高可以割去一圈再添,印款位于最边上的可以去掉一两档,有时还有接上另一端空白的一档以保持原来的长度。所以鉴定时要从以上数端去检查。

    扇面本身也是鉴赏的对象。品相好的泥金洒金,绢本笺本,瓷青虎皮,贡发高丽,名家见之心喜,所作书画多精品。如果是普通市矾扇面,或晚清民国北京扇庄的粉 连纸扇面(其中头号粉连尚可,丁字粉连最劣),润例上写明劣纸不绘的名家自然公掉头不顾,上面即使有佳字好画,藏家也会觉得可惜,勉强入藏心中也觉得遗 憾。书画家喜在空白的旧扇面上创作,但是,明代的画家不能在清代扇面上作画,清代画家不能在民国扇面上作画。扇面也能作鉴定之用,但首先要学会判断扇面的 产地年代等等。北京的高丽纸扇面、矾宣扇面、粉宫扇面和粗绢扇面,苏杭沪的七层五层棉料等等,各有特点。杭州的王星记扇庄创办于光绪元年(1875),上 海城隍庙的王星记始于1893年,上海朵云轩始于1900年,各有带字号签字的扇面流传于世。北京的戴廉增扇庄创办最早,迄今已有300余年,而荣宝斋监 制的扇面则是1894年后才问世的。

    扇骨的时代特征甚为明显。和尚头扇股、直式方头乌木扇股、十三档十四档十五档的扇股(特别是一尺至一尺二的大扇)年代都较早,很有可能为明清之物。十八档 八寸扇是1949年以后才大大地流行起来的。竹股的颜色也很能见年份。即使是白竹玉竹扇骨,年代久远了也会呈红褐色且有包浆,现代做旧的油竹扇股仔细看就 觉得新,且上蜡后拿在手里有隔一层之感,不如旧扇贴肉合手。

    扇股上有雕工,从主题到技法都有雅俗高下之分。阳刻耗时费功,平地阳刻比沙地留青更费功时,但易入能品,勤谨的工匠亦能为之。阴刻看似简易,实见功力,一刀下去即成定局,不能修修改改。阴刻刀法多变,线条讲究刀味,与书画篆刻的亲缘关系较近。

    一把成扇在手,书画扇面扇股相辅相成。清代扇面应配清代扇股。扇股雕工与扇面画要有呼应。闺阁画家所作花卉仕女或“十三行”清秀婉媚的小楷,扇股就不宜雕 老翁古泉汉瓦秦砖纹饰。集拓印作的扇面上有乌黑发光的边款拓片,配乌木紫檀鸡翅之类的深色扇骨有呼应之美。泥金浑金扇面加青绿山水也是用乌木之类的黑扇骨 才压得住。象牙骨配瓷青纸扇面有对比之美。三十档四十档的细骨秋扇上书画风格也以纤丽清秀为佳,题材则以花鸟草虫仕女等为妙。当然,审美是见仁见智的,并 无绝对标准。

    成扇比一般字画更重成品相。折扇打开收拢易于损伤扇面。疲软老熟的扇面,特别是扇面下口开裂,常使藏家不舍得拿出来观赏,失去了收藏的意义。

    有的藏家还用以下的方法来判断成扇扇面的品相:如打开扇子扇面平摊服贴,则扇已太“熟”(藏家用以形容疲陈旧程度的用语);如打开后会自动收拢一点,显出 很有弹性的样子,则扇面依旧“生辣”(用以形容新或品相好)。扇面上口的绫绢裱边也很重要。一看其颜色与扇面本身纸绢色调相配与否;二看其有否断裂脱落, 是否曾经后加粘补。裱边的颜色也能透露年代消息。有一种“洋连紫”的绫绢裱边,是光绪时的特色。

    扇股的大骨外侧有划损或污渍,扇钉开裂缺损或重换,大骨弹性减退,收拢时夹持扇面力量不足,这些本来只是扇骨品相之小疵,但是,如果扇面以及其上书画完整如新,则此等小疵也如眼中之灰尘难以容忍。

    尽管如此,大多数藏家还是不愿轻易替换扇骨,以保持可贵的“原装货”。特别是扇骨有工有款,其上款与扇面书画上款一致,则更加要珍惜其完整性。

    扇面装裱,有多种形式。一为册页,一为扇页,多则二十四开,最少八开。册页内扇面书画,时代相近,主题相同,或花鸟或山水或人物;如为一人所作,则杂题亦 佳;二为镜片,或可视作散放之册页。可以置于镜框之中悬挂室内,也可以置于函盒之中,则页数不限;三为条幅,一轴由几件扇片组成,多至三件,也可仅一件成 轴,后者目前较多。扇面条幅,也可由折扇、团扇及斗方册页等配伍,即所谓“零活”。扇面装裱可用绫,可用绢,可用纸,素绢及纸裱似更适宜。扇面册页镜片一 经装裱,只要小心呵护,一般状况即能稳定,可以长久保存。条幅卷起时扇面状态仍会缓慢恶化,挂出时更易受损,但比成扇的保持容易多了。扇面亦珍重旧裱,特 别是册页镜片。

    团扇成扇收藏者不多,存放不易是原因之一,存世珍品佳品数目太少亦是原因。大多数团扇书画都被装裱成条幅册页等。所以一般说成扇即指折扇,说团扇即指团扇裱片。团扇书画裱片的收藏与折扇书画无异。

    无论是团扇折扇,裱成扇片之后,鉴赏方法就与一般书画大同小异。大同者,即指书画本身的真精新,画家的名声大小水平高低,其作品的多寡珍罕程度等等。小异 者,有几下数端:(1)扇面书画对精的要求,胜过了对画家名头大小的要求。小名家的精到扇画,常常胜过大名家的一般之作。(2)扇画伪作的比例要低于一般 书画。如是旧裱,书画本身较精,印章印泥看上去也正气,一般不会是假。因为过去扇画价格远低于最近几年,在扇面上作伪困难较大,旧的空白笺本纸本绢本扇面 也不易得。

    在扇面裱片的伪作赝品之中,有一种情况特别突出,那就是添款改款。扇面绘画中无款者本来就较多(早先工艺画不落款),择其精者添款是作伪容易想到的。扇面 有折痕,裱时改去原款不易显露痕迹,只要沿折痕挖去即可。如款在近边沿处,简单地去掉也不易觉察,所以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古扇 - 用料珍奇

    动物内脏也可作扇子
    近两年,印度艺术市场变得繁荣起来。一家电视台做了一期介绍艺术品投资的节目,嘉宾之一就是著名收藏家、艺术家贾廷·达斯。
      
    达斯对艺术充满激情,曾在自己的家乡奥里萨邦组织了印度第一届艺术节,并成立了贾廷·达斯艺术中心(JDCA)。这是印度第一个同时展览古代和当代艺术品的地方。
      
    作为收藏家,达斯收藏的珍贵艺术品为数不少,但他最喜欢的还是古董扇子。只要有人愿意与他谈论扇子,他的脸上就会露出笑容。由于痴迷扇子几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人们送了他一个绰号——“扇男”。
      
    达斯收藏的古董扇子多达5000多把。它们大多是印度本土制作的,如喀拉拉邦比哈尔邦、古吉拉特邦、西孟加拉邦以及奥里萨邦等。此外,也有来自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印尼、中国以及非洲的扇子。
      
    达斯曾经兴奋地告诉人们,“无论何时,我前往一个村庄或者城市,我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能否找到特别的古董扇子,或者学到一点儿制作扇子的传统工艺。我会给那些扇子画素描或者拍照,有时候甚至不惜当学徒,端茶送水,以期能够学到一些扇子艺术家们祖传的手艺。”
      
    达斯的妻子比迪萨·罗伊·达斯认为,在这些古扇中,最美丽的是来自巴基斯坦的婚扇,其次是斯里兰卡佛教徒用的扇子、缅甸棕榈叶扇子,以及印尼人用动物内脏制作的一些精巧扇子。

    皮革扇曾属查尔斯一世
    贾廷·达斯不过是世界各地扇迷中的一个。不论是在亚洲,还是在欧美,古董扇子都是很多收藏家的宠儿。
      
    美国的古扇收藏家协会正是这些扇子爱好者的组织。目前,这个协会吸收了5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背景各不相同的会员,其中一些人专职于古扇交易。协会中的古扇收藏家平均每人有12年的藏扇历史,人均藏扇数量多达70多把。
      
    他们致力于古董扇子的保存,以及扇子艺术的发展。不论是新扇迷,还是经验丰富的收藏家都可以入会。每隔一段时间,会员们会收到一本名为《古扇收藏家》的杂志,了解古扇收藏的最新动态。
      
    更让藏家们惊喜的是,每年协会还会组织一次扇子展览会。藏家们可以彼此切磋交流扇子的收藏技巧。在协会组织的拍卖会上,他们还极有可能以低廉价格购买到高品质的扇子。
      
    在欧洲宫廷,包括玛丽女王、维多利亚女王在内的英国王室成员,都是有名的“扇子迷”。在英国王室收藏馆中,有80余把曾在王室婚礼、洗礼、加冕礼等重大场合露过面的扇子。每一把都有史可考,身世不凡。
      
    在众多名扇之中,最奢华的要数亚历山德拉女王的藏品,她收藏的扇子多达三四百把。其中一把曾随她出席1871年宫廷时装舞会,上绣精致的鸟形图案。另一把以龟壳为扇骨,以鸵鸟毛为扇裙,扇面上缀有闪亮钻石。
      
    此 外,还有一把诞生于1600年前后的皮革扇,据说曾是查尔斯一世手中之物。1901年维多利亚女王临终前传给爱子爱德华七世的30把扇子,也非常珍贵。由 于多数扇子都是为王室女性而制,英国王室收藏馆中的制扇用料大多稀有且珍贵,有象牙、龟壳、母珠、丝绸等,上面往往还装饰有珍贵的金属和宝石。

    古扇收藏要“内外兼修”
    作为一种传统收藏品,古扇的赝品数量也很多。所以,想收藏古扇者,切不可只看名头,不辨真伪。古扇的鉴赏难度很大,通常要从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工艺特点多方面去考证,同时注重品相和内涵。
      
    首先,扇子的外在品相一定要完整洁净。如稍有残损、变污、虫蚊、霉斑水渍,收藏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另外,要根据扇骨的材质、工艺造型、雕琢、着漆等方面,对年代进行鉴定。当然,有些数百甚至上千年的古扇,只要保存得比较完整,或是有微小破损但能复原,也可入藏。
      
    其次,注重古扇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扇面上的书画作品是否名家所作,作品水准如何,往往是比扇子本身更重要的价值标准。因为制作扇子的材质价值可以评估,大文豪、大画家的墨宝却是无价之宝。一件名家精品的价格常常顶得上数十件泛泛之作。[2]

    古扇 - 实用价值和文化内涵

    古扇古扇图册
    中 国扇子的起源很早,商代就有扇的雏形。古代的扇子种类非常多,主要有团扇、矩形扇、折扇等类型。矩形扇形状以方形为主,团扇则整体为圆形,因形状团圆如月 暗合中国人合欢吉祥之意,又名“合欢扇”。折扇一名“折叠扇”,又名“聚头扇”。折扇收则折叠,用则撒开,故又称“撒扇”。

    古扇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就团扇来讲,一般在夏天用做乘凉,如汉诗云:“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这首词就描述了以团扇乘凉的情况。矩形扇也有同样的功能,正如班固在《竹扇赋》中所讲,扇子有圆有方,都能“来风避暑至清凉”,这同人们今天对扇子的理解是一致的。

    除了纳凉之外,扇子还有扇旺炉火的作用。在众多古代画像题材中,经常可以看到人们一手拿着矩形小扇,一手拿着肉串在炉子上炙肉的情景,还有人们在炉灶边拿着扇子烧火的画面。

    古扇拿在窈窕淑 女手中,则有了另一番内涵。唐人王建《调笑令》中的名句“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就说明了当时扇子用来掩面遮羞的功能。《汉书• 张敞传》记载:“敞 无威仪……使御吏驱,自以便面驸马。”颜师古注:“便面,所以障面,盖扇之类也。不欲见人,以此自障面所得其便,故曰便面。”晋诗中: “团扇复团扇,持 许自障面,憔悴无复理,羞与郎相见”,说得也是扇子用来为女子掩面,这不免带上封建社会三从四德礼教约束的色彩,不过扇子的这个功能在现代男女平等的社会 里已经消失了。

    此外,矩形扇似乎还能象征某类官职,有时也作仪仗用。汉代画像石上常能见到一手拿矩形扇一手持殳(古代的一种兵器)、剑等武器的武吏形象,这些凶悍的汉子手中的扇显然不是用来遮羞的,可能是象征着他们所处的不同职位。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文人雅士的兴起,人们手中常持一把小扇,以示文雅。说到这个功能,一定要提起折扇。它产生的时间虽与团扇、矩形扇相比较迟,但 其重要性却极大。由于携带方便,可以出入怀袖,加之精美的扇面书画、扇骨雕琢,折扇是文人雅士的宠物,所以又有“怀袖雅物”的别号。

    早期的团扇的画面有很多是刺绣,后来折扇出现后,开始流行扇面上的书画和扇股上的雕工,它们都十分讲究。不难看出,古扇是凝聚了中国古代书法、绘画和刺绣等艺术的精美工艺品,具有很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