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1日 星期四

矯枉過正《後漢書·仲長統傳》:“逮至清世,則複入矯枉過正之檢

                                                     
【名稱】:矯枉過正
【拼音】:jiǎo wǎng guò zhèng
【釋義】:把彎的東西扳正,又歪到了另一邊。比喻糾正錯誤超過了應有的限度。
【出處】:《後漢書·仲長統傳》:“逮至清世,則複入矯枉過正之檢。”
【例子】:或有避其謗者,又每~,至坐視兒女之放縱,而不一置問。(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細柳》)
【序號】:25963

矯枉過正 
B  添加義項 ?
矯枉過正,矯枉過正,出自南朝范曄《後漢書·仲長統傳》:"逮至清世,則復入矯枉過正之檢。"指把彎的東西扳正,又歪到了另一邊。比喻糾正錯誤超過了應有的限度。
  10
本詞條正文缺少必要目錄和內容, 歡迎各位編輯詞條,額外獲取10個積分。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矯枉過正
拼音
jiǎo wǎng guò zhèng

反義詞
恰如其分
近義詞
過猶不及

【近義詞】過猶不及、矯枉過直、矯枉過中、矯枉過甚、矯枉過當

【反義詞】恰如其分

【成語用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分句;比喻糾正錯誤過度,導致了其他錯誤。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使用程度】常用成語

【基本解釋】把彎曲的東西扭直,超過了正常限度,反而彎向另一邊。比喻糾正謬誤超過了應有的限度。


含義 折疊

矯:糾正,變彎為直。枉:彎曲。正:直。過正:超過了正常限度。為了把彎曲的東西扭直,超過了正常限度,結果反而又彎向另一邊。比喻糾正謬誤、錯誤或偏差超過了應有的限度,反而又陷入另外一種錯誤或偏差之中。一般含有貶義。

出處 折疊

1,南朝·宋·范曄《後漢書·仲長統傳》:"逮至清世,則復入矯枉過正之檢。"

2,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一·玉杯》:"《春秋》為人不知惡,而恬行不備也,是故垂累責之,以矯枉世而直之。矯者不過其正,弗能直。知此而義畢矣。"

3,東漢·班固《漢書·諸侯王表》第十四卷:"而藩國大者誇州兼郡,連城數十,宮室百官同製京師,可謂矯枉過其正矣。"

4,東漢·班固《漢書·外戚傳》:"吏拘於法,亦安足過?蓋矯枉者過直,古今同之。"

5,唐·張說《吊陳司馬書》:" 矯枉過中,斯害也已。"

6,唐·李延壽《南史·王琨傳》:"琨避違過甚,父名恭懌母名恭,心並不得犯,時咸謂矯枉過正。"

7,宋· 晁補之《雞肋集·六O·代尚書侍郎兩制祭魏王文》:"漢懲秦馀,非劉不王,矯枉過中,尾大股強。"

8,宋· 秦觀《財用上》:"士大夫矯枉過直,邈然以風裁自持,不復肯言財利之事。"

9,清·蒲松齡《聊齋誌異·細柳》:"或有避其謗者,又每矯枉過正,至坐視兒女之放縱,而不一置問。"

示例 折疊

或有避其謗者,又每矯枉過正,至坐視兒女之放縱,而不一置問。(清·蒲松齡《聊齋誌異·細柳》)

辨析 折疊

【正音】矯,不能讀作"jiāo"。

【辨形】矯,不能寫作"嬌"或"驕";枉,不能寫作"往"。

相關典故
矯枉過正
矯枉過正

【成語故事】漢景帝擔心諸侯勢力過大會自己稱王,出現中央管不住地方的局面,就採用晁錯的建議,藉故削了幾個諸侯王的封地。吳王劉濞竟借清君側的名義企圖謀反,迫使漢景帝殺死晁錯,從而出現歷史上著名的"七國之亂"。

英文解釋折疊編輯本段
簡明釋義 折疊

overcorrect;exceed proper limits;exceed the proper limits in righting a wrong;overdo in rectifying behavio(u)r;

例句 折疊

不然,厚此薄彼、矯枉過正,可能讓我們工作付出代價。

Otherwise, as being biased, righting a wrong, you may let us pay the price of the work.

不要矯枉過正,這個濫發或barraging論壇與你的廣告.

Just don't overdo this by spamming or barraging the forum with your advertisements.

移動反腐被指矯枉過正:孩子和髒水都潑出去。

Anti-corruption action of china mobile is condemned of hypercorrection: both children and dirt water are thrown out.

移情的精神分析經過這樣的矯枉過正,它的內容是什麼?

Following this rectification, in what would the analysis of the transference consist?

普林斯的回答是,花旗需要更好的內部控制,不過他也承認,也許是有些矯枉過正了。

Mr prince replies that citigroup needed better internal controls, although he concedes the pendulum may have swung toofar.

它先是在法蘭克福的眼皮底下奪走了新興的歐元市場,然後在安然醜聞之後美國對金融業的管制矯枉過正之時,成了許多尋求上市的公司的首選。

First, london stole the new euro markets from under the nose of frankfurt; then america overdid the regulation after thescandals at enron, so many firms seeking listings chose london instead.

大部分確實矯枉過正的短波收聽和一些需要特殊的測試設備。

Most are really overkill for shortwave listening and some require special test equipment.

但許多運動心理學家,包括那些見年輕運動員,說,他們不知道如果治療不矯枉過正的一個青年體育景觀爆破過剩。

But many sports psychologists, including those who see young athletes, say they wonder if the treatment is not overkill in ayouth sports landscape bursting with excess.

這就是一些人的所謂"過分",所謂"矯枉過正",所謂"未免太不成話"。

This is what some people call "going too far", or "exceeding the proper limits in righting a wrong", or "really too much".

一點不錯,你可以掩飾這些重要觸發詞剛剛插入了一個簡單的鍵盤符號,但可以相信你不能矯枉過正,它並使它過於含糊,你的讀者無法理解。

That's right, you can disguise those important triggers words just by inserting a simple keyboard symbol but be sure thatyou do not overdo it and make it too cryptic that your readers can't understand.



成語故事:矯枉過正

【原文】
……問曰:“笞(1)墓何名(2)乎?”“子之復仇,臣之討賊,至誠感天,矯枉過直(3)。……”
《越絕書.卷一五.越絕篇敘外傳記十九》
【註解】
(1)笞:音“吃”,用鞭或竹板打。
(2)名:形容。
(3)矯枉過直:過度糾正而不能得中庸之道。
【故事闡述】
春秋時代,伍氏一家原本在楚國當官,但伍子胥(音“須”)的父親和哥哥因為得罪了楚平王而被追殺,只有他一人僥倖逃到吳國。到了吳國,伍子胥受到吳王闔閭的賞識,因着他的才幹幫助吳國從衰微走向富強,甚到使吳國成為一方的霸主。儘管如此,伍子胥卻從來也沒有忘記楚平王的殺父之仇。後來楚國攻伐蔡國,伍子胥便說服吳王藉救援蔡國的名義,發動吳兵攻打楚國,一舉攻下楚國的都城郢。此時楚平王早已死去多年,但一心想復仇的伍子胥還是命令兵士們挖開楚平王的墳墓,當眾鞭笞屍骨。
後人聽聞這件事情都認為:“兒子為父親復仇,臣子討伐逆賊,本來是發自內心至誠之舉,但是伍子胥鞭笞屍骨的做法又嫌太過,反而不合乎中庸之道了。”後來原文中的“矯枉過直”就演變成“矯枉過正”這句成語,用來指人糾正偏差,超過了適切程度,反而不符合中庸之道。
【討論】
(1)伍氏一家得罪了誰,遭到無情的追殺?
(2)伍子胥說服吳王救援蔡國,目的是為了甚麼?
(3)終於攻下楚國的伍子胥見到楚平王的墳墓,他採取了甚麼復仇的手段呢?
【造句練習】
例:學校為了防止墜樓意外發生,宣布須離欄杆一公尺的作法,似乎又太矯枉過正了!
例:做事太偏激,容易矯枉過正,終究無法達到最好的成效。
【課後時間】
故事中伍子胥最後找到了楚平王的墳墓,當眾鞭笞屍骨的作法,你認同嗎?為甚麼?請你用正反兩種角度來思考看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