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9日 星期三

中國東北地區,簡稱中國東北、東北、東北地區、東北三省或東三省,是中國的一個地理大區,也屬於第二階梯的經濟大區

中國東北地區[編輯]

東北地區在中國的位置
中國東北地區,簡稱中國東北東北東北地區東北三省東三省,是中國的一個地理大區,也屬於第二階梯的經濟大區。其與營州遼東關東關外滿洲地名具有前後相繼的承接關係,只不過具體所指的地域範圍有一定差別。中國東北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現在的中國東北地區,狹義上指由遼寧吉林黑龍江等三省構成的區域,廣義上則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以及舊為東三省管轄之內蒙古東四盟市(呼倫貝爾市興安盟赤峰市通遼市)在內。土地面積為126萬平方公里,佔全國國土面積的13%,2010年GDP總量33367億元,佔中國全國的8.38%,人口1.2億,佔中國全國總人口的9.18%。
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東三省是全國生育水平最低的三個省,總和生育率為0.74至0.76,僅為世代更替水平的三分之一。

概念[編輯]

關東銀行壹圓鈔票,「中華民國叄拾柒年印」。
東北一詞源於近代。在晚清時期,政府在正式場合之中使用「東三省」來稱呼作為滿族發祥地的這片區域(即滿洲地區[註 1][註 2]
辛亥革命後,特別是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後,中華民國亦開始用東北來稱呼這片土地。在中國用東北或者東三省、東北三省來稱呼遼寧、吉林和黑龍江這三個省份。後來東三省的西部劃入內蒙古自治區,因此內蒙古東部(東四盟)也屬於東北地區。
從歷史學角度看,東北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東北指代1689年中俄《尼布楚條約》規定的清朝在東北方向上的全部領土,即現在的東北地區加上外東北的總和,包括外興安嶺以南、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大片土地。遼東是東北南部的地理概念,一度用來指代廣闊的東北地區。歷史上的遼東一度包括漢四郡(朝鮮半島漢江流域以北大部地區)。狹義的東北指代東北三省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或說東北四省區(包括內蒙古東部)。

東三省[編輯]

「東三省」狹義概念通常指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三省區域,就是通稱所說的「東三省」或者「東北三省」。

東四省[編輯]

「東四省」,指1930年代,被併入滿洲國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以及舊熱河省

東北九省[編輯]

東北四省區[編輯]

「東北四省區」,指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現已建立東北四省區合作行政首長聯席會議機制,由黑吉遼蒙四省區行政首長及各主要城市的負責人共同參加。

歷史[編輯]

人口[編輯]

關東一帶空拍
19世紀東北穆棱煤礦
19世紀末的東北鐵路工程
根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顯示,東北地區總人口約1億21163770,約佔全國人口的9.04%;其中遼寧省人口43746323,吉林省人口27462297,黑龍江省人口38312224。內蒙古東四盟市合計1305.06萬人。由於東北地區在新中國建國前三十年人口增長過於迅猛,將大量的濕地闢為農田以滿足巨量人口的吃飯需求,東北地區(尤其「北大荒」所在的三江平原)的生態環境已經不堪重負,「北大荒」原有的生態環境逐漸惡化,濕地面積縮小了一半,多種動物了無蹤跡,土地沙化、流失嚴重。
1998年夏,黑龍江省境內的嫩江松花江因連降暴雨、缺乏植被保護水土而爆發嚴重洪災。第二年,國務院和黑龍江省政府下令黑龍江墾區全面停止開荒,開始實施退耕還林,恢復濕地。
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遼寧省黑龍江省吉林省是全國生育水平最低的三個省,總和生育率分別為0.74、0.75、0.76,僅為世代更替水平的三分之一。人口即將雪崩式下降。
和中國限制生育的政策相反,與東北相鄰的俄羅斯蒙古國都在實行鼓勵生育的政策。

地理[編輯]

東北地區的範圍相當於中國的寒溫帶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以冷濕的森林草甸草原景觀為主。東北地理中心在長春,長春也是東北(滿洲)地理劃分的中心原點。東北地區的界線,北面與東面以國界為界;西界大致從大興安嶺西側的根河口開始,沿大興安嶺西麓的丘陵台地邊緣,向南延伸至阿爾山附近,然後向東沿洮兒河谷地跨越大興安嶺至烏蘭浩特以東,再沿大興安嶺東麓南下,經突泉、至白音胡碩,然後沿松遼分水嶺南緣,經瞻榆保康,以下沿新開河西遼河至東西遼河匯口處。這條界線相當於乾燥度1.25的等值線和黑鈣土在平地上分布的西界。界線以西的呼倫貝爾高原、大興安嶺南段與西遼河平原屬溫帶半乾旱草原景觀,劃歸內蒙古地區。東北地區的南界,即與華北地區的分界,大致從彰武康平昌圖折向南,再經鐵嶺撫順寬甸鴨綠江畔。它相當於≥10℃活動積溫3200℃等值線。界線以南的遼河下游平原遼東半島暖溫帶夏綠林景觀,劃入華北地區。[來源請求]

氣候[編輯]

東北地域廣闊,氣候類型多樣,主要氣候類型為溫帶季風氣候。 冬季漫長[來源請求],雨量集中於夏季。森林的覆蓋率大,可拉長冰雪消融時間,且森林貯雪有助於發展農業及林業。

資源[編輯]

經濟[編輯]

中國四大經濟地理區
Zhongguo jingji bankuai.png
東部
西部西部大開發
東北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
中部中部崛起計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目前設有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領導小組辦公室,由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國寶兼任辦公室主任,對東北地區進行協調。2006年,中共中央政府將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擬訂爲國策,東北三省地區成爲中國第四個大型的經濟紐帶,另外三個分別是長江三角洲,京津冀都市經濟圈以及珠江三角洲。

振興的主要工業[編輯]

被中共中央提及的主要被振興的工業有石油化工汽車旅遊進出口貿易,以及輕工業製造等。其中在2007年中共中央政府以及俄羅斯政府亦提出利用中國政府的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俄羅斯政府的遠東大開發的雙重機遇發展中國和俄羅斯的貿易(中俄貿易),這些貿易包括兩個主要的石油輸送管道:自俄羅斯進入中國後自大慶哈爾濱長春瀋陽大連,另外一個線路是自俄羅斯進入中國後自大慶至哈爾濱至長春至吉林市

振興中的主要城市[編輯]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主要以兩個經濟帶爲主進行深入發展,分別是北起哈爾濱齊齊哈爾,中至長春、南瀋陽大連;另外一條則是輔助經濟帶,位於東北東部靠近俄羅斯,朝鮮以及日本海的一些城市:北起牡丹江向南延伸,途徑延吉丹東錦州葫蘆島南至大連。其中第一個經濟帶城市主要以重型工業爲基礎發展經濟,第二個輔助經濟帶主要以邊貿以及旅遊業發展爲主,以牡丹江做爲中心城市發展對俄貿易,以丹東和延吉做爲中心城市發展對朝鮮半島的貿易,另外大連亦可作爲一個工業城市亦可作爲一個重型的港口邊貿城市發展雙邊貿易。其中牡丹江以及吉林省東部地區亦可發展旅遊行業,例如:鏡泊湖以及長白山等自然資源。

影響[編輯]

工業[編輯]

東北地區的重工業在三十年代開始建成完整的工業體系,成為東北亞最先進的工業基地之一,著名的瀋陽鐵西區就在東北區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由於原有的工業基礎和緊鄰蘇聯的關係,許多重工業建設項目也都被安排在東北。

農業[編輯]

東北的經濟作物為春麥大豆馬鈴薯玉米甜菜高梁,其農作物分布有些微的區域差異,北部盛產大豆、甜菜、大米等;中部則盛產高梁、小米、棉、花生等,南部則盛產溫帶水果、玉米、棉花等,有云「寒暖農分異,乾濕林牧全,麥菽遍北地,花果布南山」,即說明了當地的農作物分布現象。
大連地區盛產蘋果、梨、桃等水果,沿海地區盛產海參鮑魚牡蠣對蝦及各種魚類。黑龍江省的三江平原是中國最大的稻米生產基地。
東北也擁有世界三大黃金玉米帶之吉林黃金玉米帶,其中長春平原(東北中部平原)被譽為「黑土地之鄉」,東北農業佔據中國半壁江山,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主要城市[編輯]

瀋陽[編輯]

瀋陽市,簡稱沈,是遼寧省省會及最大城市,中國東北地區區域中心城市,副省級城市,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瀋陽經濟區核心城市。瀋陽位於東北平原南緣,南連遼東半島,北依長白山麓,位處環渤海經濟圈之內,是環渤海地區與東北地區的重要結合部。
瀋陽是中國東北地區的政治、經濟、金融、文化、交通、信息和商貿中心,全國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瀋陽市政治、軍事、金融、外交機構林立,駐有中國人民解放軍七大軍區瀋陽軍區、中國人民銀行九個跨省區市分行之一的瀋陽分行、中國民航總局七大地區管理局之一的民航東北地區管理局、國家電監會六大區域電監局之一的東北電監局、國家鐵路局七個地區鐵路監督管理局之一的瀋陽鐵路局、國家電網五大區域分公司之一的東北電網有限公司、國家審計署18個審計特派員辦事處之一的駐瀋陽特派員辦事處、中國科學院13個分院之一的中科院瀋陽分院,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8大網路中心城市之一,境外媒體常駐瀋陽新聞機構、國家土地監察瀋陽局、瀋陽郵區中心局、瀋陽陸地搜救中心等中央直屬機構,擁有美國、俄羅斯、朝鮮、日本、韓國、法國、德國七國駐瀋陽總領事館及英國簽證中心。

長春[編輯]

長春市是中國吉林省省會,中國建成區面積和建成區人口第九大城市,中國東北地區天然地理中心,是中國東北地區的中心城市之一,東北地區特大城市之一。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城市,同時也是中國四大園林城市之一。2010年長春戶籍總人口7,900,867人,實際居住人口超過一千萬(11,196,648 人),其中外來和流動人口達到三百多萬(3,295,781 人,居住3年以上常住流動人口約107萬人,其它流動人口220餘萬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大的汽車工業城市和最早的電影工業基地。長春的居民包括漢、滿、朝鮮、回、蒙古、錫伯等38個民族。長春市同時為中國沿邊開放城市。

大連[編輯]

大連市,位於中國遼東半島南端,東瀕黃海,西臨渤海。是中國的5個計劃單列市之一、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也是全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是中國東北對外開放的窗口;也是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東北亞國際物流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 大連背依中國東北腹地,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素有「東北之窗」「 北方明珠 」「浪漫之都」之稱。2001年大連成為中國第一個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全球環境500佳」的城市。2006年與杭州和成都一起被評為中國最佳旅遊城市。2009年大連獲得全球「國際花園城市」最高級別組的第一名。大連是夏季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舉辦城市。大連位列2010年度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第八名(含港澳台)。

哈爾濱[編輯]

哈爾濱市,又稱哈市,是中國黑龍江省的省會。中國15座副省級城市之一,東北北部地區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中國省轄市中面積最大、人口居第二位的特大城市。哈爾濱地處滿洲平原北部,黑龍江省南部,是中國著名的旅遊城市。
哈爾濱位於東北亞中心位置,位居亞太經濟發展區腹地,被譽為歐亞大陸橋的明珠,是歐亞第一大陸橋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樞紐,優越的地理位置使之成為了中國東北地區第一大內河港口、第二大鐵路樞紐以及第三大國際航空港的所在地。

吉林[編輯]

吉林市是東北地區重要旅遊城市和化工工業基地之一,吉林省前省會。滿語名為吉林烏拉,意為「沿江的城池」。
吉林市位於吉林省中部偏東,幅員面積27,120平方千米,總人口441.5萬人,其中市區人口200萬(2010)。有滿、朝鮮、回、蒙古等34個少數民族。吉林市歷史悠久,氣候宜人,有「北國江城」之稱。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大慶[編輯]

大慶市是黑龍江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黑龍江省西南部,是黑龍江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大慶市素有「天然百湖之城,綠色油化之都 」之稱,是國務院批准的中國服務外包示範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全國首批安全發展示範城市試點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大慶市是中國第一大油田、世界第十大油田大慶油田所在地;是一座以石油、石化為支柱產業的的著名工業城市。

齊齊哈爾[編輯]

齊齊哈爾市是中國黑龍江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別稱「鶴城」、「卜奎」。黑龍江省第二大城市,也是中國東北地區西北部區域中心城市,中國十三個較大城市之一,是國務院批准的有地方立法權的較大的市,也是黑龍江省西部地區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教育、醫療、商貿和交通的中心,輻射黑龍江省西部、吉林省西部以及內蒙古北部。轄7區8縣,代管縣級訥河市。總面積43000平方千米,人口571萬(市區155.9萬),有著800多年的建城史和255年的黑龍江省會史。齊齊哈爾是中國重要的以裝備製造業為主的重工業基地。國內濕地之一也是鶴類棲息地的扎龍自然保護區位於市區東南32千米處。

文化[編輯]

值得注意的是,與中國其它地理大區的情況不同,東北地區的居民對「東北」這一概念的認同感大於對遼寧吉林黑龍江東四盟的認同感,即首先認同「東北人」的身份,其次才是對省籍的認同。這一現象的形成原因與該地區的獨特歷史、風俗習慣及語言的統一,以及居民以來自河北山東兩地的移民為主體有關(闖關東)。
東北地區屬於以漢文化為主體的多元文化圈,還融合了滿族蒙古朝鮮鄂倫春鄂溫克錫伯俄羅斯等民族的文化習俗以及日本俄國朝鮮的國家的風俗文化和語言。東北方言在一些詞彙上受滿洲日本朝鮮俄羅斯文化的影響。詞彙方面,如「噶斯」(日語ガス音譯,即煤氣)、咧巴(俄語Хлеб音譯,即麵包)、笆籬子(俄語Пале的音譯,原為柵欄,轉意為監獄)等。飲食方面如對俄式食物和朝鮮食物的喜好,均可反映出外來文化的影響。
發源於東北農村的鄉土娛樂有二人轉秧歌吉劇踩高蹺。其中踩高蹺在古代文獻有關渤海國的記述中就有描繪。東北搖籃曲月兒明風兒靜...)是代表東北地區的一首民歌。東北盛產優質水稻,在日常主食方面,米飯的地位大於麵食,但並不會像中國南方一樣排斥麵食。東北人源自華北移民,飲食習慣更多保留了傳統北方人的習慣,只是因地理環境的不同而發生了一些變化。

教育[編輯]

中國東北地區的文化教育設施、教育普及率和升學率在中國屬於上等水平。其中遼寧省為在中國高等教育普及率最高的省份。主要科學研究機構分布於哈爾濱長春瀋陽大連,其中以光學機械、冶金和軍工產業的研究水平最為發達。其中亦有在中國佔有重要地位的重點大學如名校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東北師範大學東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以及哈爾濱工程大學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