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蛋
皮蛋 | |||
剝開的皮蛋
|
|||
漢語名稱 | |||
---|---|---|---|
漢語 | 皮蛋 | ||
字面意思 | leather/skin egg | ||
|
|||
漢語別稱 | |||
漢語 | 松花蛋 | ||
字面意思 | pine-patterned egg | ||
|
|||
越南語名稱 | |||
越南語 | trứng bách thảo | ||
泰語名稱 | |||
泰語 | ไข่เยี่ยวม้า (khai-yiew-ma) |
歷史
皮蛋在明代稱為「混沌子」[1]。方以智《物理小識》:「池州出變蛋,以五種樹灰鹽之,大約以蕎麥穀灰則黃白雜揉,加爐炭石灰,則綠而堅韌。」根據《益陽縣誌》記載,皮蛋於明朝初年在中國湖南省益陽縣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發現。當時有一家人所養的鴨在家裡的一個石灰鹵裡下蛋,這些蛋在兩個月後被發現,剝皮而看,蛋白蛋黃皆已凝固[2]。當地製做皮蛋的蛋行有:張益順、蘇楚江、陳福星、張興發、尹星福等。外國人初到中國不知皮蛋為何物,認為一定儲存很長時間才使得蛋變黑,所以英語稱為「百年蛋」(century egg/hundred-year egg)或「千年蛋」(thousand-year egg),一直流傳至今。隨著皮蛋逐漸被國際接受,英文中也有「腌蛋」(preserved egg)的稱呼。另外因為烏龜壽命很長,許多沒有接觸過中國人的人滑稽地認為中國人吃一種一千年的烏龜蛋。
製法
皮蛋的製作方法之一是用輕鹼的化學物混合石灰泥和米糠包裹在鴨蛋外面,米糠作用是分隔每顆皮蛋。儲存一段時間後,鴨蛋內部產生變化,蛋清凝結為膠凍狀、變成半透明黑色,上面有許多淡黃色花紋,極似松樹針狀葉,故又名松花蛋。蛋黃溏化,稀軟金黃。使用時不必再烹調,中醫認為皮蛋性寒,最好加些食醋和薑末。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標準·NY 5143-2002·無公害食品 皮蛋》[3]中 關於含鉛量的規定,鉛含量≤2.0mg/kg(傳統工藝生產)或≤0.5mg/kg(其他工藝生產)即為合格。而另一方面,該標準中並無關於「有鉛」、 「無鉛」的界定。業界所稱的「無鉛」,多指使用銅或鋅化合物替代氧化鉛的工藝。至於蛋白表面的「松花」是由鹽類所形成的結晶,與製作方法有所關連。
由於醃製過程中強鹼的作用,使蛋白質及脂質分解,變得較容易消化吸收;膽固醇含量也變得較鮮蛋為低。但因其仍屬高膽固醇食品,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仍應控制食用。
皮蛋在各地吃的方式不同。北方人喜歡把皮蛋延縱軸方向切成四或多瓣,撒上薑絲或者薑末,再撒上醋涼拌食用。廣東人把它切碎放在粥裡,最常見的是皮蛋瘦肉粥。冷盤中以皮蛋拌豆腐較為常見。其中上海人喜歡作的皮蛋豆腐,用生的皮蛋和嫩豆腐絞碎,加一點醬油和芝麻油。臺灣人的小菜也有皮蛋豆腐。其做法類似,即以盤子裝一塊冰過的嫩豆腐,於豆腐的四周排一圈切半的皮蛋,之後在上方淋上醬油膏,唯一區別是再灑上柴魚片,有的食客認為極為爽口美味。
保存方式
揀選方法
變了質的皮蛋,蛋白為淺綠色,蛋黃呈黃色,蛋殼表面的斑紋較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