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添丁[編輯]
廖添丁 Liāu Thiam-Ting | |
---|---|
出生 | 1883年5月21日 大清帝國臺灣道臺灣府大肚上堡秀水庄 |
逝世 | 1910年11月18日(27歲) 日治臺灣 |
語言 | 台語 |
民族 | 台灣鶴佬人 |
國籍 | 清治臺灣 日治臺灣 |
職業 | 盜賊 |
廖添丁(1883年5月21日-1909年11月18日),臺灣府大肚上堡秀水庄(今日臺灣臺中市清水區秀水里)人,是日治時期的江湖人物,在1909年8月開始的三個月內,偷竊、搶劫大量北臺灣的衙門與富豪,後在臺北八里山區與警方搏鬥時,被友人殺死,得年廿六。
廖屢襲官府的行為,似乎表現出反政府思想;且廖添丁多劫親日的門閥士紳,傳聞中也有濟貧的義行,因而被罪犯英雄化,有著「義賊」的稱號。而後在臺灣民間信仰中被神化,又加上戲曲、講古的渲染,終於演變為的今日臺灣人眼中的抗日傳奇人物。
史實[編輯]
廖添丁1883年5月21日(清光緒九年農曆四月十五),在今日臺中市清水區秀水一帶出生。八歲時父親過世,母親改嫁,由其姑母撫養成人。十八歲即開始犯案。後到北臺灣發展,以打零工維生,據聞曾作過鐵道工人、王爺神廟建築工人、炭礦工人等,但隨即犯下震驚社會的大案。
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八月廖添丁因犯下偷竊警槍彈藥及佩劍案,開始引起警方的極度重視(但是他從未被日方視為抗日份子),至此開始到同年十一月被殺死為止,短短三個月的時間,其犯下的重大刑案包括:板橋林家搶案、基隆槍殺密探陳良久案、八里坌堡五股坑庄保正李紅家搶案。這段期間可以說是廖添丁活動力最強、犯罪率及知名度最高的時期。其活動範圍以臺中、臺北、基隆、桃園為主要地點[1]。
廖添丁及台灣日治時期重要事件表:
西元年份 | 清朝紀年 | 日本年份 | 事蹟 |
1883 | 光緒9年 | 明治16年 | 農曆4月15日,廖添丁出生。據日治時期紀,其日治以後住所為臺中廳大肚上堡臭水庄191番地,即現在的臺中市清水區秀水里的海濱路旁 |
1891 | 光緒17年 | 明治24年 | 廖添丁8歲喪父,母親改嫁,由姑母撫養長大。 |
1895 | 光緒21年 | 明治28年 | 因甲午之敗,清廷與日簽定「馬關條約」,割臺予日本帝國。日本政府任命海軍軍令部長樺山資紀為首任臺灣總督。 |
1896年 | 光緒22年 | 明治29年 | 6月2日,陸軍中將桂太郎任命次任臺灣總督,四個月後辭職。後由陸軍中將乃木希典接任第三任總督。 |
1898年 | 光緒24年 | 明治31年 | 2月26日,陸軍大將兒玉源太郎接任第四任總督。 |
1902年 | 光緒28年 | 明治35年 | 廖添丁因竊盜三犯付台中地方法院,遭重禁錮十個月又十五天。 |
1904年 | 光緒30年 | 明治37年 | 廖添丁夥同板橋人張富搶劫茶商,警方圍捕時廖添丁持菜刀拒捕卻誤傷同夥張富,獨自脫逃後還帶了大稻埕歌妓阿乖,跑到台中廳藏匿。 |
1905年 | 光緒31年 | 明治38年 | 廖添丁因搶奪富商而被捕入獄。 |
1906年 | 光緒32年 | 明治39年 | 陸軍大將佐久間左馬太接任第五任臺灣總督。 |
… | … | … | 其間廖添丁有多次竊盜、入獄之記錄。 |
1909年 | 宣統元年 | 明治42年 | 3月8日:為廖添丁最後一次服刑出獄時間。
7月21日:士林街茶商王文長金庫搶案。
9月5日:基隆廳槍殺密探陳良久命案。
11月4日:八里五股坑莊保正李紅搶案。
|
註:綜合翁慧雯(1999)、黃昭堂(1994)及張瑞楨(2003)文獻彙集整理而成。
關於廖添丁的忌日[編輯]
關於廖添丁的死亡日期,許多記載都以11月18日作為廖添丁逝世日,所根據的應該是以廖添丁在明治年間的戶口除戶簿(今戶口名簿)上所記載的日期為準,上頭就是寫著廖添丁死於明治42年(1909年)11月18日。
但是就目前關於廖添丁的第一手資料來看,除了廖家的戶口名簿之外,還有臺灣總督府檔案及《台灣日日新報》的記載。由於廖添丁算是當時的「頭號通緝犯」,所以總督府有一份關於他的犯罪檔案,主要內容是地方行政首長對最高警政單位的報告。關於廖添丁的死期,最關鍵的紀錄應是明治42年11月30日,臺北廳長井村大吉致總督府內務局局長川村竹治的報告。
這份報告中提到在11月中旬時,日本警方已經掌握到廖添丁的藏匿行蹤,「於當月十八日一面命令保正、壯丁團長及楊林等人務必捉到廖,一面佯裝警方認為添丁已經逃脫而於當日午後全體撤退。」所以在11月18日時,警方已經包圍廖添丁所藏身的八里山區,但卻又打算透過廖的舊識楊林,向廖添丁放出警察已撤退的假消息。18日當晚,廖添丁下山來找楊林,楊林便依令行事,此舉果然鬆懈了廖的防備心,兩人甚至相談至天亮。由於廖添丁想藉由夜色返回台中,所以一早(19日)便窩在藏身處睡覺。「楊林見機不可失,急忙跑去告訴保正、團長,保正立即通報海墘厝派出所,巡查與副巡查便馬上出發逮捕。楊林自己率先前導,……此時正好為上午拾時。」
所以當楊林率領警察欲逮捕廖添丁時,此刻已是11月19日上午10時,不過在檔案中並未直接寫出「19日」,而是接續18日的時間點往下寫,這也很容易讓人忽略到19日的存在。之後,廖添丁發現楊林背叛,急欲開槍射擊,不料卡彈而未能擊發,楊林便拿起一旁的鋤頭往他的頭上重擊,廖添丁因而斷氣身亡。
關於廖添丁的死訊,在當時台灣最大報《台灣日日新報》中亦有相關報導。在11月21日出刊的報紙中,日文版以〈稀代の兇賊廖添丁の最期〉(絕代兇賊廖添丁之死期)為題,漢文版則以〈積惡身亡〉作標,報導廖添丁於19日身亡的消息。由上述第一手史料來看,除了廖家的戶口名簿顯示廖添丁的死期為11月18日,台灣總督府檔案及《台灣日日新報》都是記載著19日。[2]
民間傳說[編輯]
耆老口述[編輯]
根據八里地方耆老口述,廖添丁年少時常與身懷功夫的武術高手為伴,因此習得一身武藝。一次因地方保正藉勢斂財,廖添丁不畏惡勢,出面指摘,因而得罪保正,保正決定除掉廖添丁。於是計誘廖添丁,並向日本官署羅織罪行,指控廖添丁為亂黨,導致廖添丁成為臺灣總督府追緝對象,而廖添丁的母親亦因此遭公家逮捕而過世。廖添丁家破人亡,加上四處躲避日本人追緝,為日後的祕密抗日埋下伏筆。廖添丁流亡北臺灣期間,只要遇到日本殖民者及其御用紳士欺壓平常百姓,就會挺身而出加以干涉,其後甚至組織抗日團體,與日本殖民政府作對。雖然廖添丁以高超武藝及反應迅速,在日方一次次追緝中多次逢凶化吉,但最後仍在二十七歲時,遭友人楊琳擊斃於八里一處猴洞內。[3]
講古名人的創造[編輯]
台灣講古名人吳樂天在民間傳說的基礎上,創造長篇豐富的廖添丁傳奇故事,並於廣播和電視節目中講述,或撰寫成書,大受歡迎。吳樂天講述的廖添丁並非一般江湖上的流氓無賴,而是一名具有抗日思想的知識份子。他自小無母,在十七歲時尋得其父,但四個月後父親又因病逝世,自此成為孤兒。另一名主要角色紅龜仔則是來自香港的扒手,因緣際會下與廖添丁相識並結拜為兄弟,在整個故事中皆與廖添丁同進共出。在吳樂天的刻畫下,廖添丁的傳奇故事經常與其他同時期台灣地方傳說、史實穿鑿,例如故事廖添丁曾幫助余清芳護送西來庵事件用的火槍;保護台灣米酒配方所有人徐祥教授,至台北會見美國領事;也與麻豆文旦、埔里紹興酒等地方傳說有牽連;且公然向臺灣總督下戰帖,盜取總督官印;仗義資助吳郭魚培育者吳郭清;甚至西螺七嵌故事中的武術家阿善師,也與廖添丁有著亦師亦友的關係。
分析[編輯]
日治時期不准鄉民祭拜,以致八里廟宇年久失修而傾圮湮滅,廖添丁以27歲英年在台北廳八里坌堡荖阡坑猴洞被殺害,翌日遺體下葬於關公廟附近訊塘埔墳地。一開始由日警巡查部長松本氏以義子之禮替他建墓碑,後來被上層查禁,墓碑棄置於荒野,一直到二次大戰日本投降才又被找出來。
臺灣光復後,1958(民國47)年,由當時鄉民代表會主席林清圳等發起,成立廖添丁墓園管理委員會,並在廖添丁的墳前興建一座祠堂,此即為廖添丁廟的前身,由於信徒眾多,廟方於民61年新建大殿將祠堂包住,因宗教法規定必須有歷史根據與文化史蹟才能建廟,廖添丁身份不符規定,因此廖公只好向關公「借牌」,1975(民國64)年4月。改廖添丁廟為「漢民祠」,登記為關帝廟,日後因鄉民感念廖添丁,習稱「 廖添丁廟」,廟遂以「 廖添丁廟」傳揚於外。比對上述日期,恐怕翁慧雯所謂民國五十九年起之事件等學術研究,和八里鄉民的集體記憶有相當的落差,最少在日治時代即流傳廖添丁各種傳說。比如半官方的台灣日日新報1909/11/25:稻江市間忽生浮言,謂廖添丁勇力過人,武藝邁眾,數十名警察,不能近身。楊林一鍬,更送殘命,談何易易(傳言他未死)12/26再闢謠報導大稻埕出現大批民防警力不是因為廖添丁未死。隔年1/16:又噓雄鬼廖添丁之墓,該地之人多有持香禱求者...凡感冒及諸時病等,皆往該墓前乞庇...遠近相傳,信以為真,一時膜拜者,絡繹不絕。數日間,而墓前已無插香地矣。...等等,經過二年的間續報導,1911年8月17日,日本人高松豐次郎擁有的「朝日座」劇院(位大稻埕和西門町間)演出「改良戲」,戲目便是「廖添丁」共二十餘幕。1913年七月及八月各演一整齣戲。「頗投人好,觀者滿眾」,所以造成「鼠小僧(羅賓漢)現象」。
1910到1945年傳說不斷被強化,於光復前就轉變成今日的形象。臺灣人祭拜廖添丁於中華民國肇建前,已經有百餘年歷史,更不是吳樂天講古才塑造成抗日英雄的。1959年由大稻埕人陳君玉編的《台北市志稿》就已經是抗日、劫富濟貧的悲劇英雄,又雲其父於乙未戰爭時「參與抗敵死」更強化其抗日形象。鼠小僧及石川五右衛門在當代史料也都只是盜賊,民間傳說又是另一個形象,按邏輯沒資料不代表沒有,而是無法有效證明此二人反織豐政權或反德川幕府,但證明他們沒有亦需要資料而非反證而來;相同的是無法有效證明廖添丁抗日、反日本法西斯政權,在當時的高壓統治下,但以「無資料」來說服人民他完全沒反日情結,是無力、站不住腳的。而無論水滸英雄或廖添丁受到底層百姓的追捧,而形成箭垛式的傳奇,多半來自小老百姓心中的投射作用,抒發其對自由的渴望以及對於公義的追求。而廖添丁作為這個投射的對象,乃是因為日方半官方媒體不斷的闢謠,以及在戲曲中不斷的「教育」民眾「因果關係」,而這自以為是的「文明教化」,卻而形成反作用力道,一種起鬨不合作的心態所致。
比對上述對廖添丁各種不同的描述,將發現民間流傳的傳說與史實考證有著許多差異。在史實考證下(日本官方片面史實),廖添丁僅止於一個竊盜及殺人犯,並非所謂的抗日罪徒類或思想犯,換言之,廖添丁的犯案性質為單純的社會刑事案件,而非帶有政治性或思想的抗日事件。而在民間傳說中,廖添丁則是一位行俠仗義,扶弱濟貧的「抗日英雄」;然而此「抗日英雄」的形象是較符合目前臺灣民間社會集體性文化記憶中的廖添丁。翁慧雯(1999)曾指出:「民國五十九年起,台灣歷經接連不斷的巨變,保釣運動、台灣退出聯合國、台美斷交等等,激發出知識青年強烈的反抗帝國主義與救亡圖存的思潮,影響所及在文學、美術等領域裡紛紛出現民族意識或本意識濃厚的論述,政治上則要求民主化。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吳樂天口中所描繪的行俠仗義與抗日民族英雄廖添丁,正好滿足民眾反美日等帝國主義。」
改編作品[編輯]
電影[編輯]
- 以廖添丁為藍本之改編電影;原拍攝為直接描寫廖添丁事蹟之傳記,因新聞局對此主題有意見而被禁演,最後全盤改名才得以上映。
- 《遊俠胡劍明 續集》(1963年)
- 《遊俠胡劍明 第三集》(1964年)
- 《遊俠胡劍明 完結篇》(1964年)
- 《傳奇人物廖添丁》(1979年,凌雲(廖添丁)、許不了(紅龜)主演)
- 《台灣英雄廖添丁》(1987年,吳樂天自導自演)
- 《台灣鏢局》(1988年,台灣英雄廖添丁續集)
- 《俠盜正傳》(1998年,林志穎(廖添丁)、羅時豐(紅龜)主演)
電視[編輯]
錄音帶[編輯]
漫畫[編輯]
遊戲[編輯]
- 《神影無蹤廖添丁》
註解[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 吳樂天(1989年)。台灣英雄廖添丁。台北:時報文化出版。
- 吳樂天(2005年)。台灣英雄廖添丁講古CD<第一部廖添丁闖總督府>。台北:台語傳播公司出版(02-2369-5252)。
- 黃昭堂著,黃英哲譯(1994年)。臺灣總督府。台北:前衛出版。
- 翁慧雯(1999年)。<廖添丁的人格與神格>。《歷史月刊》1999年8月號。
- 張瑞楨(2003年)。俠盜廖添丁 傳奇說不盡 真偽漸分明。自由時報2003年3月25日。
- 林秉舒(2004年)。《神影無蹤-廖添丁》網路遊戲創作。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研究所碩士畢業論文
- 特色主題館--廖添丁。《臺灣民間傳說主題資料庫》。國家圖書館臺灣研究主題資料庫。
- 蔡錦堂(2010年)。〈義俠?或盜匪?——以台灣‧廖添丁與日本‧鼠小僧為例〉,《臺灣學研究》,第9期,*[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