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發明了自來水?
令古人沮喪的發明第一代自來水管是古羅馬人發明的。古羅馬城用鉛管鋪設了龐大的、蜘蛛網般縱橫交錯的城市供水系統。當時的羅馬人曾經爲自己的城市具有如此先進的供水系統歡欣鼓舞,引以爲傲。誰能想到,古羅馬人自從可以方便地打開水龍頭便得生活、飲用水之日起,就難見到長壽之人了。據史書記載,古羅馬人平均壽命僅40多歲。
很久很久以後,古羅馬的學者才明白,是鉛制自來水管汙染了水質:鉛制水管源源不斷地向自來水釋放有毒的鉛、镉等重金屬離子,這些重金屬離子隨著外表清澈透明的自來水進入人體,並在人體中慢慢積聚,最終造成了羅馬人慢性中毒。但到此認識之時,已有幾代古羅馬人爲這付出了健康甚至生命的代價。(王朝網路 wangchao.net.cn)
古
為甚麽
古代
在
澡堂
羅馬城
公元
經
《羅馬
古羅馬是地下水,而不是現代消毒過的自來水
===============================================
臺灣
台灣新式自來水事業的發展,始於1896年日人所興建的淡水鎮自來水。
在此之前根據台灣總督府製藥局調查發現,台北居民的飲用水源鑿井、河水、掘水與池塘水,其中除部分井水經過地層過濾尚符合衛生外,其餘水質甚差,特別是河水、池塘水更是污穢,因飲水導致疾病叢生。
1896年淡水支廳長大久保利武特聘丹麥技師漢遜(Emanuel Hansen),勘察大屯山麓水梘頭及滬尾各兩處湧泉,水源均自火山岩洞處湧出,判斷除非地殼大變動,兩湧泉水不致減量,且水質甚佳皆可飲用,台灣總督府民政長官後藤新平〈當時為總督府衛生顧問〉,推薦替日本設計自來水系統的蘇格蘭人巴爾頓 (W.K.Burton)來台作「衛生工事評估」,決定以台北為衛生工事優先建設地區,於1899年先完成淡水鎮的自來水設施系統(滬尾水道)。同年巴爾頓病逝後,建設工作由其學生濱野彌四郎接續。
1902年基隆的自來水系統完成,為全台第二個有自來水的城市,同時是台灣最早採用沉澱過濾的淨水場。
1907年台北自來水工程以新店溪為水源開始動工興建,1909年4月台北城的自來水工程正式完工使用。
1908年4月1日,完成第三座自來水廠,位於台北公館地區的台北自來水廠,就是今天的自來水園區。
香港
在香港,自來水是極少數直接由政府部門提供的公用事業,由水務署負責。
中國大陸
中國大陸現代意義上的城市供水最早始於大連。為解決北洋水師旅順港供水,由李鴻章主持,1879年開始在旅順北郊水師營三八里村修建自來水源,工程耗時10年,修建水池1座,管線長度達6180米,可為2萬多人提供自來水。在當地居民要求下,附近立有「龍引泉」石碑,石碑於原址保存至今。這一供水工程之後經過不斷改擴建而一直使用,但因周邊機井數量增加,其投入使用100年後終於枯竭。
1906年,日本開始對大連進行統治後,因建設城市供水工程之需,對大連乃至中國東北的水文狀況進行了詳細的調查記錄,在大連建設了完善的城市供水系統,並在大連修建了大西山水庫、龍王塘水庫等至今仍在使用並起著重要作用的水庫。
===============================================
臺灣
台灣新式自來水事業的發展,始於1896年日人所興建的淡水鎮自來水。
在此之前根據台灣總督府製藥局調查發現,台北居民的飲用水源鑿井、河水、掘水與池塘水,其中除部分井水經過地層過濾尚符合衛生外,其餘水質甚差,特別是河水、池塘水更是污穢,因飲水導致疾病叢生。
1896年淡水支廳長大久保利武特聘丹麥技師漢遜(Emanuel Hansen),勘察大屯山麓水梘頭及滬尾各兩處湧泉,水源均自火山岩洞處湧出,判斷除非地殼大變動,兩湧泉水不致減量,且水質甚佳皆可飲用,台灣總督府民政長官後藤新平〈當時為總督府衛生顧問〉,推薦替日本設計自來水系統的蘇格蘭人巴爾頓 (W.K.Burton)來台作「衛生工事評估」,決定以台北為衛生工事優先建設地區,於1899年先完成淡水鎮的自來水設施系統(滬尾水道)。同年巴爾頓病逝後,建設工作由其學生濱野彌四郎接續。
1902年基隆的自來水系統完成,為全台第二個有自來水的城市,同時是台灣最早採用沉澱過濾的淨水場。
1907年台北自來水工程以新店溪為水源開始動工興建,1909年4月台北城的自來水工程正式完工使用。
1908年4月1日,完成第三座自來水廠,位於台北公館地區的台北自來水廠,就是今天的自來水園區。
香港
在香港,自來水是極少數直接由政府部門提供的公用事業,由水務署負責。
中國大陸
中國大陸現代意義上的城市供水最早始於大連。為解決北洋水師旅順港供水,由李鴻章主持,1879年開始在旅順北郊水師營三八里村修建自來水源,工程耗時10年,修建水池1座,管線長度達6180米,可為2萬多人提供自來水。在當地居民要求下,附近立有「龍引泉」石碑,石碑於原址保存至今。這一供水工程之後經過不斷改擴建而一直使用,但因周邊機井數量增加,其投入使用100年後終於枯竭。
1906年,日本開始對大連進行統治後,因建設城市供水工程之需,對大連乃至中國東北的水文狀況進行了詳細的調查記錄,在大連建設了完善的城市供水系統,並在大連修建了大西山水庫、龍王塘水庫等至今仍在使用並起著重要作用的水庫。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7%AA%E4%BE%86%E6%B0%B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