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5日 星期三

誰發明了自來水?

誰發明了自來水?

令古人沮喪的發明
  第一代自來水管是古羅馬人發明的。古羅馬城用鉛管鋪設了龐大的、蜘蛛網般縱橫交錯的城市供水系統。當時的羅馬人曾經爲自己的城市具有如此先進的供水系統歡欣鼓舞,引以爲傲。誰能想到,古羅馬人自從可以方便地打開水龍頭便得生活、飲用水之日起,就難見到長壽之人了。據史書記載,古羅馬人平均壽命僅40多歲。
  很久很久以後,古羅馬的學者才明白,是鉛制自來水管汙染了水質:鉛制水管源源不斷地向自來水釋放有毒的鉛、镉等重金屬離子,這些重金屬離子隨著外表清澈透明的自來水進入人體,並在人體中慢慢積聚,最終造成了羅馬人慢性中毒。但到此認識之時,已有幾代古羅馬人爲這付出了健康甚至生命的代價。(王朝網路 wangchao.net.cn)

羅馬輸水道古代所有偉大建築奇葩。一羅馬總督水務弗朗努斯(公元35年-約103年)説:“你埃及那些閒置金字塔,或希臘那些著名用處神廟,拿這些數量衆多、供水量大、影響民生輸水道相比呢?” *

為甚麽興建輸水道?

古代城市通常附近充足水源地方,羅馬例外。羅馬城瀕臨台伯河,附近一些水泉水井,這些水源本來足以應付居民需要。不過,到公元前4世紀,羅馬城人口開始急劇增長,這個需求不斷增加。
羅馬城,很人家自來水,所以羅馬人興建許多私人公衆澡堂。城澡堂處女水道。這輸水道凱撒奧古斯都密友馬庫斯·亞基帕建造的,於公元前19啟用。家財萬貫亞基帕投放巨額金錢,用檢修擴建羅馬系統。
澡堂漸漸成為人們喜愛社交場所,一些澡堂甚至花園圖書館。輸水道沒有開關,裏面流動的。水經過澡堂污水渠,不斷澡堂厠所穢物其他垃圾。

建築維修

到“古羅馬輸水道”的時候,會那些許多拱門構成、跨越天際宏偉建築?其實,在所有羅馬輸水道中,只高架橋上,大部分地下。輸水道地下不但比較便宜,也可以防止風雨侵蝕盡量減少附近農田民居影響。就馬西亞水道例,這輸水道公元前140 成,總長度約莫92公里(57英里),但其中大約11公里(7英里)建高架橋上。
修建輸水道之前,工程師首先評估水源水質,包括味道、清澈水流速度。他們留意這個水源居民健康狀況。當局批准採用水源後,測量師計算輸水道路線、坡度、大小長度。奴隸顯然建築輸水道主要勞動力。輸水道工程往往完成,有時牽涉興建高架橋,因此費用高昂。
古羅馬輸水系統的結構圖
此外,水道經常保養。羅馬城一度聘請大約700負責維修保養輸水道。古羅馬輸水道一些便利維修設計,例如地下輸水道檢查豎井,方便維修人員進入。如果進行重大維修,工程師臨時水道開,才維修輸水道破損部分。

羅馬城輸水道

公元3世紀初,供羅馬城輸水道主要11條。第阿皮亞水道,於公元前312落成,長度16公里(10英里)多一點,整輸水道差不多地底下。克勞狄亞水道長大69公里(43英里),當中10公里(6英里)是高架橋上,有部分甚至27米(90英尺)那麽高。今天我們仍然可以輸水道部分遺迹。
這些輸水道進入羅馬城多少呢?非常多!例如,馬西亞水道水,約19000升。水依靠自身重力裏,首先水池,再分流其他水池地點。有些估計,羅馬城系統發展蓬勃時候,平均居民可以分配超過1000升(265加侖)的水。
《羅馬輸水道系統》(英語)一説:“羅馬帝國版圖伸展哪裏,哪裏輸水道蹤影。”今天,旅客仍然可以小亞細亞、法國、西班牙北非地,欣賞這些古代工程學傑作。

古羅馬是地下水,而不是現代消毒過的自來水
===============================================

臺灣
台灣新式自來水事業的發展,始於1896年日人所興建的淡水鎮自來水。

在此之前根據台灣總督府製藥局調查發現,台北居民的飲用水源鑿井、河水、掘水與池塘水,其中除部分井水經過地層過濾尚符合衛生外,其餘水質甚差,特別是河水、池塘水更是污穢,因飲水導致疾病叢生。

1896年淡水支廳長大久保利武特聘丹麥技師漢遜(Emanuel Hansen),勘察大屯山麓水梘頭及滬尾各兩處湧泉,水源均自火山岩洞處湧出,判斷除非地殼大變動,兩湧泉水不致減量,且水質甚佳皆可飲用,台灣總督府民政長官後藤新平〈當時為總督府衛生顧問〉,推薦替日本設計自來水系統的蘇格蘭人巴爾頓 (W.K.Burton)來台作「衛生工事評估」,決定以台北為衛生工事優先建設地區,於1899年先完成淡水鎮的自來水設施系統(滬尾水道)。同年巴爾頓病逝後,建設工作由其學生濱野彌四郎接續。

1902年基隆的自來水系統完成,為全台第二個有自來水的城市,同時是台灣最早採用沉澱過濾的淨水場。

1907年台北自來水工程以新店溪為水源開始動工興建,1909年4月台北城的自來水工程正式完工使用。

1908年4月1日,完成第三座自來水廠,位於台北公館地區的台北自來水廠,就是今天的自來水園區。

香港
在香港,自來水是極少數直接由政府部門提供的公用事業,由水務署負責。

中國大陸
中國大陸現代意義上的城市供水最早始於大連。為解決北洋水師旅順港供水,由李鴻章主持,1879年開始在旅順北郊水師營三八里村修建自來水源,工程耗時10年,修建水池1座,管線長度達6180米,可為2萬多人提供自來水。在當地居民要求下,附近立有「龍引泉」石碑,石碑於原址保存至今。這一供水工程之後經過不斷改擴建而一直使用,但因周邊機井數量增加,其投入使用100年後終於枯竭。

1906年,日本開始對大連進行統治後,因建設城市供水工程之需,對大連乃至中國東北的水文狀況進行了詳細的調查記錄,在大連建設了完善的城市供水系統,並在大連修建了大西山水庫、龍王塘水庫等至今仍在使用並起著重要作用的水庫。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7%AA%E4%BE%86%E6%B0%B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