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9日 星期三

東三省總督,正式官銜為總督東三省等處地方兼管三省將軍、奉天巡撫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在清末總管奉天、吉林和黑龍江三省的軍民政務

東三省總督[編輯]

 大清帝國東三省總督
已裁撤職位
徐世昌.jpg
東三省總督徐世昌
先前職位奉天將軍、遼東將軍、盛京將軍
後繼職位
首任徐世昌
末任趙爾巽
職位開始1907年6月12日
職位結束1912年2月12日
東三省總督,正式官銜為總督東三省等處地方兼管三省將軍、奉天巡撫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在清末總管奉天吉林黑龍江三省的軍民政務。

沿革[編輯]

歷任總督[編輯]

日期為由農曆換算後的格里曆日期
  1. 徐世昌(1907年6月12日-1909年2月8日)
  2. 錫良(1909年2月8日-1911年4月20日)
  3. 趙爾巽(1911年4月20日-1912年2月12日)

參考文獻[編輯]


徐世昌[編輯]

徐世昌
徐世昌
政治人物
20世紀
別名水竹邨人、弢齋
性別
出生咸豐五年九月十三日
(1855年10月23日)[1]
 大清帝國河南衛輝
逝世民國二十八年六月五日
(1939年06月05日(83歲))
 中華民國天津市
國籍 大清帝國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
學歷
  • 光緒十二年丙戌科進士 法國巴黎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經歷
  • 翰林院庶吉士
  • 翰林院編修
  • 新建陸軍參謀營務處總辦
  • 巡警部尚書
  • 欽差大臣、東三省總督兼管三省軍事
  • 郵傳部尚書、津浦鐵路督辦
  • 協理大臣
  • 軍諮大臣、加太保銜
  • 隱居青島
  • 國務卿
  • 總統
  • 隱居天津英租界
代表作
  • 《歐戰後之中國》
  • 《退耕堂政書》
  • 《大清畿輔先哲傳》
  • 《書髓樓藏書目》
  • 《東三省政略》
徐世昌(1855年10月23日-1939年6月5日),字卜五,號菊人,又號水竹邨人弢齋。生於河南省衛輝府府城(今河南省衛輝市),遠祖為浙江鄞縣人,祖籍天津,逝世於天津市,清末民初北洋政府官僚馮國璋代理黎元洪辭職所餘第一任大總統任期後,1918年,徐世昌獲段祺瑞控制的安福國會支持,選舉為第二任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大總統。徐世昌曾是袁世凱的支持者,與北洋軍閥關係密切。

生平[編輯]

早年生涯[編輯]

祖籍浙江寧波鄞縣天津圖書館館藏檔案記其籍貫為「浙江鄞縣」[2]。其祖輩明季北遷燕京清兵入關時南逃天津,落籍天津,是為天津壽豈堂徐氏。曾祖父、祖父在河南為官,故出生於河南衛輝府府治汲縣(今衛輝市)城內曹營街。
光緒四年(1879年),徐世昌與袁世凱在河南開封結義為兄弟,得袁資助北上應試。先中舉人,光緒十二年(1886年),徐世昌以天津籍貫中進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3]。光緒十五年四月,散館,授翰林院編修[4]
1897年,袁世凱小站練兵時,徐兼任新建陸軍參謀營務處總辦,是袁世凱的幕僚之一,此後累獲擢升。1905年,袁世凱創建新式警政,保舉徐世昌為巡警部尚書,負責京師治安。是出洋考察的五大臣之一。
1907年,東北改設行省,徐被任命為欽差大臣東三省總督兼管奉天等地將軍事務。其時東北處於爭霸之中,清帝國的根本屢被蠶食。徐世昌多所舉措,採取開商埠、借國債、連與國、修鐵路等一系列措施;並在東北推行新政,以此來抵制日俄對東北的控制。1909年,袁世凱被攝政王載灃罷黜,徐世昌自請病退,調任郵傳部尚書、津浦鐵路督辦。

促使清廷啟用袁世凱[編輯]

徐世昌長袍照
1911年5月,清廷設皇族內閣,徐成為僅有的四名漢人內閣成員之一,任協理大臣。辛亥革命爆發,徐力主起用袁世凱鎮壓革命。同年11月,袁出任內閣總理大臣,徐任軍諮大臣、加太保銜。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徐方向清室請辭。1912年3月,袁世凱繼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徐力辭太保,隱居青島觀望時局變化。
1914年5月,袁世凱據新的《中華民國約法》,改責任內閣制總統制,任命徐世昌為國務卿。其時袁世凱稱呼徐世昌、趙爾巽李經羲張謇為「嵩山四友」。

反對袁世凱稱帝[編輯]

1915年,袁公開洪憲稱帝;10月徐以局勢難卜求去,退居河南輝縣水竹村。1916年3月,袁被迫取消帝制,恢復民國年號,起用徐為國務卿。徐在公私兩方面為袁效力。因要求討袁護國軍停戰議和遭到拒絕,徐任職僅一月,力薦段祺瑞繼任。
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總統,段祺瑞任總理。二人不久即發生府院之爭,徐以北洋軍閥元老資格應邀抵北京,先調解黎元洪和段祺瑞之間的權力鬥爭,後又調解直系首領馮國璋和段祺瑞的矛盾。

當選大總統[編輯]

徐世昌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時的照片
黎元洪去職後,新總統馮國璋與國務總理段祺瑞不和,馮氏的總統任期屆滿,馮段二人相約共同下野。1918年10月,徐世昌經皖系操縱的安福國會選舉為總統。
就職典禮上,徐宣誓:「惟是事變紛紜,趨於極軌,我國民之所企望者,亦冀能解決時局,促進治平耳。而昌之所慮,不在弭亂之近功,而在經邦之本計。不僅囿於國家自身之計劃,而必具有將來世界之眼先。敢以至誠極懇之意,為我國民正告之。」說眼前最要緊之事,「僉曰南北統一,求統一之方法,固宜尊重和平」。內政之外,還當求自立於世界之道,國家權力之發展、國際地位之保持,亦為國家存亡之關鍵。
他標榜「偃武修文」,下令對南方停戰,次年2月於上海召開南北「議和會議」,但無結果。 1919年五四運動發生時,徐被迫免去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的職務,以緩和全國輿論的反對。
同年10月,命徐樹錚率西北邊防軍第一師進入外蒙古,迫使其在11月17日正式取消自治,回歸中國,確保領土完整。
在北洋軍閥各派系的鬥爭中,徐世昌慣以元老身分和居間調和者的角色因勢操縱。 1920年7月爆發直皖戰爭,皖系失敗,徐依舊擔任大總統。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後,直系獲勝,控制了北洋政府。曹錕吳佩孚幕後操縱老國會指徐世昌總統為非法,迫其在6月2日去職。 自此,徐世昌退出政界,居住天津英租界

晚年[編輯]

徐世昌晚年,大日本帝國嘗試邀徐出任華北臨時政府官職,徐世昌拒絕任職。
1939年6月6日,徐世昌病逝於天津,享壽85歲。
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得知徐全節而終,於陪都重慶褒揚令徐世昌,國之耆宿,望重群倫。比年息影津門,優遊道素。寇臨華北,屢思威脅利誘,逞劂陰謀,獨能不屈不撓,凜然自守,亮風高節,有識同欽……

軼事[編輯]

  • 徐世昌先後娶衛輝曹氏和輝縣席無棣為妻,有二女,皆早亡,徐曾經在輝縣百泉「水竹村」置辦田宅。
  • 徐世昌退出政界後,於天津「退耕堂」過隱逸生活,藉助僚友門客編撰書籍20餘種。徐世昌著有《歐戰後之中國》(巴黎大學名譽博士論文)、《退耕堂政書》、《大清畿輔先哲傳》、《書髓樓藏書目》、《東三省政略》等書。
  • 徐世昌詩、書、畫俱曉。書畫作品頗有聲譽,曾在中國、日本及國外畫展中展出。
  • 徐世昌在京私宅位於東四五條胡同附近的北豆芽菜胡同六號和三十三號(1927年),大院內有「歸雲樓」、「書髓樓」、「弢齋」等書齋。
  • 徐世昌推崇戰國時的信陵君,有對聯曰:六國君王不足乎一救弱趙,隻身公子能有以二退強秦。

徐世昌內閣[編輯]

Xu Shichang2.jpg

1914年徐世昌內閣[編輯]

1914年5月1日-1915年10月26日。國務卿徐世昌、外交總長孫寶琦、內務總長朱啟鈐、財政總長周自齊、陸軍總長段祺瑞、海軍總長劉冠雄、司法總長章宗祥、教育總長湯化龍、農商總長張謇、交通總長梁敦彥。待續。

1916年徐世昌內閣[編輯]

1916年3月22日-1916年4月22日

徐世昌主要編著書目[編輯]

  • 清儒學案
  • 《顏李遺書》
  • 《弢齋述學》
  • 《大清畿輔先哲傳》
  • 《歐戰後之中國》(巴黎大學榮譽博士論文)
  • 《退耕堂政書》
  • 《東三省政略》
  • 《將吏法言》
  • 《弢養齋日記》
  • 《大清畿輔書徵》
  • 《書髓樓藏書目》
  • 《晚晴簃所藏清人別集目錄》
  • 《晚晴簃未選詩集目錄》
  • 《元逸民畫傳》
  • 《百硯譜》
  • 《國樂譜》
  • 《古文典範》
  • 《明清八家文鈔》
  • 《水竹村人集》(又名《徐大總統詩集》)
  • 《歸雲樓集》
  • 《海西草堂集》
  • 《退耕堂集》
  • 《竹窗楹語》
  • 《藤墅儷言》
  • 《揀珠錄》
  • 《晚晴簃詩匯》(又名《清詩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