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誠
陳丹誠(1919~2009),名衷,號雙餘,別署餘叟,天曉樓主,山東即墨人。幼讀詩書,從趙古ㄏ、袁光鑑、宮來儀先生等習古文,從尹耕莘先生習繪事,並私淑任伯年、吳昌碩、齊白石三家。作品曾展於北京、濟南、青島、台灣。及美、日、韓、歐、澳州等國。
來台後投身於美術教育工作,曾任台北建國中學教師、文化大學美術系教授兼主任,國立藝專美術科教授兼主任,一九九○年應邀赴法國講學,任巴黎高等美術學院客座教授,講授我國書畫及篆刻之學,深獲當地學者讚譽,為我國第一位講學巴黎之書畫篆刻藝術家。榮獲中華學術院「院士」列入「當代名人錄」、「當代書畫家名鑑」。並於一九五二年應于右任及賈景德之邀,參加為砥礪詩書畫研究而成立之「韜社」。一九六○年與馬紹文、王展如、林玉山、鄭月波、胡克敏、傅狷夫、季康先生等組成「八朋畫會」定期雅集,蔚為藝壇風範。
來台後投身於美術教育工作,曾任台北建國中學教師、文化大學美術系教授兼主任,國立藝專美術科教授兼主任,一九九○年應邀赴法國講學,任巴黎高等美術學院客座教授,講授我國書畫及篆刻之學,深獲當地學者讚譽,為我國第一位講學巴黎之書畫篆刻藝術家。榮獲中華學術院「院士」列入「當代名人錄」、「當代書畫家名鑑」。並於一九五二年應于右任及賈景德之邀,參加為砥礪詩書畫研究而成立之「韜社」。一九六○年與馬紹文、王展如、林玉山、鄭月波、胡克敏、傅狷夫、季康先生等組成「八朋畫會」定期雅集,蔚為藝壇風範。
處厚堂 悅雲堂---隨緣真如~仙逝 陳丹誠
處厚堂 悅雲堂---隨緣真如~仙逝 陳丹誠(局部)
處厚堂 悅雲堂---隨緣真如~仙逝 陳丹誠(局部)
處厚堂 悅雲堂---隨緣真如~仙逝 陳丹誠(局部)
陳氏學養基礎甚深,為人厚道持重,虛懷若谷,有古君子之風,並集書法、繪畫、篆刻三絕於一身。其繪畫內容廣闊,人物、花鳥、魚蝦、蟲獸、山水等無不兼擅,所創蘆雁、雄雞、草蟲等大寫意法,尤為世人稱道。陳丹誠之畫,畫筆師法自然,兼取諸家之長,成一己之法。其書藝初臨漢魏,後及唐宋,筆筆著力頗見功夫。論篆刻,嘗見以刀鑿代筆,逕刻於印石上,線條勻暢,屈伸自如,盡情發揮書法筆意,合書刻於一體,洋溢金石之美,可與其繪畫風格輝映成趣。
蘆雁 68*138c m
陳氏論及自身學畫歷程云:「對藝術的沉醉,帶來許多生活上的情趣;因為畫蟲的趣味濃厚,故而有關蟲畫的趣事也多。記得有一次作畫時,拿起一管大羊毫,剛剛著筆,不料這管大羊毫在我的手上,忽然嗡嗡的叫了起來,鳴個不停,使我大吃ㄧ驚,連忙放下,仔細檢查,原來是一隻土蜂銜了許多綠葉鑽進筆管,建造蜂巢,當時友人在旁笑著說:『你這管大筆真是要一鳴驚人了』。另外一次擔任國立藝專夜校三年級的國畫課,當我第一次與全班同學見面時,談談有關畫課事項,正談到草蟲寫生時,無意中用手一指,恰巧一隻蜻蜓飛向指尖,落個正著,揮之不去,惹的全班同學哄然大笑,好像我用了什麼法術一般,將蟲拘來作示範,真是一次莫名奇妙的有趣巧合。在研究過程中,我的早期繪畫是無所不畫,也可以說是亂畫,但是對書法方面,頗得塾師重視,正楷寫過歐、柳、顏,小楷則多是抄寫古文等訂成本子再讀,漸至愛好篆、隸、魏碑、行書等,曾不停的練過工夫,因而也直接影響到繪畫的用筆。」
金魚 45*60c m
陳氏自述幼時家貧,出生時,天降大雪為歷年所罕見,室內牆下可見白雪,寒氣由鼠洞侵入室內,使其啼哭不止,所幸母親以臂護住襁褓中的他才使其免於凍斃。少時亦有多次瀕死經驗,所幸大難不死。不料五十歲後,不知何故,先後住院六次,數度病危。陳氏六十歲後,頓悟人生渺小,巍巍蒼天無不知曉,因乃凡事悉歸於天,故將其居所命名為「天曉樓」此後心有所托,頓釋重負。但陳氏晚年卻因子女鬩牆對簿公堂,無法安享天倫之樂,於2009年6月16日辭世,享年90歲。
資料來源
台灣省立美術館編輯委員會編輯,《陳丹誠書畫篆刻展》,
台中市:台中省立美術館,1997
陳丹誠,《陳丹誠書畫篆刻集》,台北市:國父紀念館,1998
孫雲生口述;朱介英撰寫,
《大風堂一段絕美的生命交集:孫雲生與張大千的歲月》,
台北市:展之藝實業,200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