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南美錐蟲,恰克斯病的傳播者,因在唇邊吸血所得名。
接吻蟲,它的名字聽上去很浪漫;可事實上,它卻是全世界最可怕的“謀殺者”之一——雌蟲通常選擇人的嘴唇作為吸血目標,其攜帶的寄生蟲(克氏錐蟲)由傷口進入血液,會在心臟大量繁殖,最後使人心力衰竭。據美國疾病防控中心數據統計,目前全球約有800~1100萬人感染了接吻蟲所導致的查加斯氏病,此外還有高達1.86億人存在感染風險。在沒有得到診斷、救治的情況下,會導致患者死亡。
查爾斯·達爾文是較早了解並描述錐蝽吸血習慣的人。1835年,當他途經阿根廷時,曾經被錐蝽叮咬過。他在《小獵犬號航海記》中寫道,“夜間,我遭受阿根廷彭巴斯草原上一種大黑蟲的叮咬。一種無翼的昆蟲在你身上爬,你總會感覺很不舒服。這種昆蟲大約有1英寸(約合2.5厘米)長。”不過,錐蝽也有光明的一面。倫敦動物園曾經利用它們來提取動物身上的血液樣本。錐蝽唾液中的麻醉劑可以保證取樣過程不會對動物造成壓力。
最近,這種“死亡之吻”終於可通過全自動血液篩檢技術進行快速檢測確診。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 (FDA)近日批准了某跨國製藥企業的“'查加斯氏病'檢測技術生物製品許可申請”,該技術可對人體血液中的這種寄生蟲進行篩查。據了解,該系統被用於篩檢絕大部分供給血液,包括肝炎、HIV以及其他逆轉錄病毒的篩查。[1]非洲人類錐蟲病[編輯]
非洲人類錐蟲病 African Trypanosomiasis | |
---|---|
分類系統及外部資源 | |
在血液塗片中的椎體蟲形態
| |
ICD-10 | B56. |
ICD-9 | 086.5 |
DiseasesDB | 29277 13400 |
MedlinePlus | 001362 |
eMedicine | med/2140 |
MeSH | D014353 |
非洲人類錐蟲病或昏睡病,是一種由布氏錐蟲[1]引起的寄生蟲病 ,在人類或其他動物中均有發生。有兩種寄生蟲可感染人類:布氏甘比亞錐蟲(學名:Trypanosoma brucei gambiense,簡稱:T.b.g.)與布氏羅得西亞錐蟲(學名:Trypanosoma brucei rhodesiense[2] ,簡稱:T.b.r.)。[2] 在昏睡病報告病例中,布氏甘比亞錐蟲引起的病例佔98%。[2]這兩種寄生蟲都是由采采蠅傳播的,在農村地區最為常見。[2]
症狀[編輯]
在疾病發展的第一階段,起初會有發熱、頭痛、發癢與關節痛的症狀,[2]這是從被咬後的一到兩周開始的。[3] 幾周或是幾個月之後,疾病的第二階段開始,這一階段伴有意志模糊、協調性變差、身體麻木與入眠困難。[2][3]
診斷[編輯]
診斷是通過在血液塗片中或是淋巴結液中找到寄生蟲做出的。[3] 通常需要腰椎穿刺來辨別疾病是處於第一階段還是第二階段。[3]為預防嚴重疾病的發生,通常要將處於患病危險的人群使用 T.b.g 血液測試進行篩選。[2]
治療[編輯]
若能在疾病早期,即在神經性症狀發生之前進行診斷,治療較為容易。[2] 使用噴他脒或蘇拉明在疾病的第一階段進行治療。[2] 對第二階段的治療,應使用 二氟甲基鳥氨酸 或結合使用 硝呋噻氧 與二氟甲基鳥氨酸 以治療 T.b.g。[3] 雖然 美拉胂醇 對兩種寄生蟲都有效果,因其嚴重的副作用,通常只被用於 T.b.r. 。[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