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原文】 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居是(2)邦也,事(3)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論語·衛靈公第十五》) 【註釋】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匠想要把工作做好,一定要先使工具精良。 (2)是:這。 (3)事:侍奉。 【語譯】 子貢問怎樣實行仁德。孔子說:「工匠想要把工作做好,一定要先使工具精良。住在這個國家,就侍奉好該國那些賢能的大夫,和該國那些有仁心的士交朋友。」 【研析】 想具備仁德就好比工匠要製作出好的工藝品,得先磨利器具。那麼想實行仁德,如果能針對自己生命的特點、有利的條件等,為自己創造有利於實現仁德的環境,方方面面用心配合、安排妥當,擺正和人事物的關係,修養心性的路就能走正,目標自然能水到渠成。在這個過程中圍繞著目標所做的一切,其實都是必要的,也都是修養心性的一環,是不能偏廢或遺漏的,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功」,心性真正昇華上來了是不是意味著做好了與心性相關的那一切呢? 那麼就子貢的特點和條件,應該怎樣去具體實行仁德呢?善於經商、有口才、能言語、料事多中的子貢,生活中多的是和社會上層的士大夫交往,那就發揮長才和賢良的士大夫擺正關係,從中就能找到自己心性的不足,要求自己做好,就得去掉這些不足,在這樣的環境中,這樣要求自己,這樣做好,自己的心性就能提高,最終達成目標。如果都不去用心思考,不考慮自身的情況,也沒有適當的環境等條件,那就好比工匠沒有利器,要修養好心性也就難了。 【延伸思考】 1、每個人的特點不同,秉性不同,人生的路也大不相同,如果能有自知之明,走正自己的人生道路,發揮自己的特長,加上專心致志,必能從中修養好心性,那才真正是「活到老,學到老」,體驗到成長的喜悅。 說說看:自己對人生的看法為何?有沒有重視過道德修養?對修養心性曾經下過工夫嗎? 2、無論是工匠或個人修養,除了要有利器或有利的各種條件(例如:社會關係、生活環境等)之外,最重要的還要有什麼? 【參考】 例如:方法、真心、善心、恆心、用心、思考、整體配合等。 【閱讀資料】 用心專一 萬事必成 在《韓非子·喻老》中,記載著《趙襄主禦馬》這樣一個故事: 說的是趙襄子(即趙襄主,戰國時期趙國的君主)向王良學習駕車的技術,隨後便和王良比賽駕車,結果,趙襄子換了三次馬,沒想到三次都落後了。趙襄子就對王良說:「你是不是沒把技術全交給我啊。」 王良回答說:「駕車的技術我已經全部教完了,是您使用不當啊!要駕馭好馬車,關鍵是在於:馬匹要安於駕車,人心要集中於調馬,然後才可以加快速度,到達遠方。現在您落後的時候,想的是要趕快追上我;領先的時候,您又擔心被我趕超過去,但駕車賽跑這件事呢,不是領先就是落後,而不論先後,您的心思卻都用在了我身上,哪能專心再去調理馬匹呢?這才是您落後的原因啊!」 這則故事寓意是指無論做什麼事,在向既定目標奮進的過程中,始終都要用心專一,高度集中,排除一切雜念幹擾,貫通要領,技藝嫻熟,才能快速到達遠方目標。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