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9日 星期二

鄭如蘭(1835年-1911年),字香谷,臺灣新竹水田莊人,出身新竹北門鄭氏[1]。其父鄭用錦很早便去世了,由其母張氏撫養長大,而鄭如蘭亦相當孝順[1]。

鄭如蘭[編輯]

鄭如蘭(1835年-1911年),字香谷,臺灣新竹水田莊人,出身新竹北門鄭氏[1]。其父鄭用錦很早便去世了,由其母張氏撫養長大,而鄭如蘭亦相當孝順[1]
光緒十五年(1889年)七月他因為辦理團練事務有功,由增生授候選主事,賞戴花翎,後來又加道銜,旌表孝友[1]。著有《偏遠堂吟草》[1



    鄭如蘭 
    出生:1833
    字:香谷 
    別號芝田
    本籍:福建省泉州同安縣  
    家庭:
    父:鄭用錦  淡防廳附學生                                                               
    弟:鄭用錫  字祉亭,進士,禮部鑄印局員外郎
    弟:鄭用銛
    學歷:
    補博士子弟員
    增補廣生
    著作:偏遠堂吟草乙卷
    特殊事蹟:
    1899年授紳章
    資料出處:
    台灣總督府:台灣列紳傳  (中文)1916/04/20   P.126 
    連雅堂編:人文薈萃  (中文)1921/07/20  P.101       

    作者姓:
    作者名:
    如蘭
    作者姓名:
    鄭如蘭
    作者別名:
    字香谷,號芝田
    性別:
    朝代:
    帝王年號:
    光緒
    出生年月日:
    1835
    卒年:
    1911
    出生地:
    不詳
    卒地:
    不詳
    籍貫:
    不詳
    活動地區:
    不詳
    個人簡介:
    鄭如蘭(1835~1911),字香谷,號芝田,清淡水廳竹塹人,鄭崇和三子用錦之次子。少年勤學,取進生員,因成績優異而補增生,受知於臺灣道丁曰健。光緒十五年(1889),因為辦團練有功,由增生授候選主事,賞戴花翎,後加道銜。家業素豐,但自奉甚儉,尤不喜以財富誇耀於人,唯對公義之事則未有吝色,凡邑中所需困急,莫不慷慨捐輸,故人人稱誦其德行善舉,頗能克承鄭崇和、鄭用錫、鄭用鑑鄉賢之風範。 鄭如蘭對詩歌創作及詩社活動頗為熱愛,廣結林亦圖、鄭鵬雲、王松、吳澄秋……等詩人,在北郭園中詩酒酬唱,風雅不輟,甚受騷壇雅士的推崇,繼鄭用錫、林占梅之後,成為竹塹文壇領袖。平生寫作不少,頗多散佚,生前亦未付梓,棄世後三年(1913),其孫鄭肇基始裒輯之,並託囑王松擔任校讎,委由臺北《臺灣日日新報》出版印刷。詩集名為《偏遠堂吟草》,乃因如蘭書齋之名而得。計有古今體詩一百五十八首,涵蓋清代及日治時期之創作,尤以清代為主。民國八十一年(1992),龍文出版社據此版本重新影印,是目前市上通行本,以下所錄,即據此編校。關於鄭如蘭之詩作,鄭家珍以為與陶潛詩風近似;吳曾祺譽其風格沖融凝遠,讀之使人和靜;陳衍也以為「偏遠堂詩專主性情,其學陶、白也固宜。」
    專長:
    不詳
    現職:
    不詳
    及第年:
    不詳
    官宦經歷:
    光緒十五年(1889),因為辦團練有功,由增生授候選主事,賞戴花翎,後加道銜。
    參與團體:
    不詳
    編著作品:
    《偏遠堂吟草》
    親族:
    不詳
    師友:
    丁曰健、林亦圖、鄭鵬雲、王松、吳澄秋
    製表時間:
    2008/11/15
    備註:
    不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