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1日 星期四

初唐四大家


初唐四大家
拼音:chū táng sì dà jiā

初唐四大家是唐朝初年的四大文人及書法家薛稷褚遂良歐陽詢虞世南的合稱。

薛稷

 

人物簡介

 
薛稷
薛稷
   薛稷(649-713),字嗣通,蒲州汾陰(今山西萬榮西南)人,名臣魏徵外孫。官至太子少保、禮部尚書,人稱“薛少保”。以書法名世,爲書法初唐四大 家之一。也擅畫人物、佛像、鳥獸、樹石,畫鶴尤其生動,時稱一絕,李白、杜甫等都曾吟詩頌其畫鶴。繪畫作品已無存。睿宗時任黄門侍郎、參知機務,曆官至太 子少保、禮部尚書。後因預知竇懷貞謀害玄宗事,被賜死於獄中。薛稷工書法,其外祖父魏徵家收藏書畫甚多,薛稷用心觀摩學習,從中穫益頗多,特别對褚遂良書 法墨蹟更是銳意學習,窮年忘倦,遂自成家,與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並列爲初唐四大書法家。薛稷能畫人物、佛像、樹石、花鳥,尤以畫鶴著名。詩人李白作 文讚美薛稷所畫之鶴爲“紫頂煙□,丹眸星皎。昂昂伫眙,霍若驚矯。形留座隅,勢出天表。謂長鳴於風霄,終寂立於露曉”(《金鄉薛少府廳畫鶴讚》)。可見畫 中能生動逼真地表現出鶴的狀貌動態和風采。杜甫詩中也有“薛公十一鶴,盡寫青田真,……低昂各有態,磊落如長人”(《通泉縣署屋壁後薛少保畫鶴》)之句, 亦可知其畫鶴有生活形象依據,由於技巧精妙,雖色彩已久但神態猶不失出塵之感。他當時在長安、洛陽四川等 地留下不少畫蹟,在祕書省壁所畫鶴與賀知章草書、郎餘令畫鳳等各稱一絕。他所創屏風六扇鶴樣也爲人傳摹效仿。直到五代黄筌出現以前,薛稷畫鶴一直被人公認 爲是難以超越的精湛技藝,可惜作品未流傳下來。他書法學虞世南和褚遂良,是褚的高足。唐人說:“買褚得薛,不失其節”,足見他“銳精臨仿”。《廣川書跋》 說他“其師承血脈,則於褚爲近。至於用筆纖瘦,結字疏通又自成一家”。他的書法用筆纖瘦,結字疏朗,自成一家。宋徽宗趙佶的“瘦金書”就是由薛稷書法演化 而成。與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並稱初唐四大書家。傳世書蹟有《杏冥君銘》、《信行禪師碑》。  
 

政治生涯

 
  薛稷曾祖即隨代著名文學家薛道衡,官至内史侍郎。祖父薛收,仕唐爲記室參軍,封汾陰縣男。從父薛元超,唐中書令兼左庶子,加金紫光祿大夫。薛稷出身官宦世家,本人亦仕途顯達,武則天朝擧進士,累遷禮部郎中、中書舍人。唐中宗景龍末年(709年),任諫義大夫、昭文館學士。其時唐睿宗李旦尚 未登基,與薛稷關係很好,將女兒仙源公主嫁給了薛稷之子薛伯陽,二人結成兒女親家,過從甚密。景雲元年(710年),李旦甫登帝位,即刻升遷薛稷爲太常少 卿,以後累遷中書侍郎,轉工部、禮部尚書,複以翊讚之功,封晉國公,賜實封三百戶,加贈太子少保。唐睿宗還經常召薛稷入宮參贊政事,一時恩遇,群臣莫與爲 比。可惜好景不長,唐玄宗即位後,因太平公主與竇懷貞等人密謀政變,事泄被殺。薛稷以知情不報,亦被賜死,卒年65歲。
 

書畫藝術生涯


   薛稷的書法可以分前、中、後三個時期,前期書藝,宗歐陽詢、虞世南;中期宗褚遂良, 並給予較大的啟發。到晚年時期則擺脱歐、虞、褚三家的影響,而獨創一格,成爲初唐晚期最有影響的一位著名書家。但總的來看,褚遂良對他的影響最大,他忠實 地承襲了褚書的面貌。當時有人這樣說“買褚得薛,不失其節。”後人把他與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並稱唐初四大家。唐張懷瓘《書斷》評其書:“學褚公(遂 良)尤尚綺麗,媚好膚肉,得師之半矣,可謂河南之高足,甚爲時所珍。”碑刻有《升仙太碑碑陰題名》、《信行禪師碑》、《涅槃經》等。《信行禪師碑》,又名 《隋大善知識信行禪師興教之碑》,越王李貞撰,薛稷書。
 
書法造詣
 
薛稷書法作品
薛稷書法作品
  薛稷行、楷書, 始見稱於開元中葉張懷瓘所撰之《書斷》,並入能品,且立傳稱:“書學褚公,尤尚綺麗媚好,膚肉得師之半,可謂河南公之高足,甚爲時所珍尚。”杜甫曾見其普 讚寺題額三大字,筆勢雄健,有《觀薛少保書畫壁》詩讚雲:“仰看垂露姿,不崩亦不騫。鬱鬱三大字,蛟龍岌相纏。”董逌《廣川書跋》承息唐人,視作褚氏嫡 嗣,其卷七有評曰:“薛稷於書,得歐、虞、褚、陸(陸柬之)遺墨至備,故於法可據。然其師承血脈,則於褚爲近。至於用筆纖瘦,結字疏通,又自别爲一家。” “用筆纖瘦”,出於刻意,乃一時代作風,不特薛稷如是,他的堂兄弟薛曜則更少豐潤。稷之書法出自褚氏,雖時有新奇能别成風神,然終因“超石鼠之效能,愧隋 珠之掩類”,未能盡脱褚氏規模而獨張一軍。名列“初唐四家”,實見遜色,其所以附驥歐、虞、褚者,斯蓋論書者爲求得偶數矣!存世的《信行禪師碑》,越王貞撰,神龍二年(706)立在長安,是其代表作。
 
繪畫藝術成就
 
    在藝術領域中,薛稷一生中取得最高成就的是繪畫。套用古人的句式,大約可以說他是“詩不如書,書不如畫”吧。薛稷的繪畫擅長花鳥、人物及雜畫,而尤以畫 鶴最爲精妙。鶴之作爲繪畫題材,可以上溯到西漢時期,但畫蹟寥寥,還談不上什麼成熟的技法。直到唐代花鳥畫開始成爲繪畫的專題之一,隨之出現了全力從事花 鳥畫創作的畫家,薛稷就是其中較早而專以畫鶴知名的一位,開創了一代花鳥畫之先河。這與當時的社會環境很有關係;上古時代,鶴已進入文學作品,現存的青銅 器上,亦可見到鶴的形象。春秋戰國肘期,出現了馴養鶴的記載,衛懿公因 養鶴而身死國滅,是著名的歷史故事。唐代文人更是養鶴玩鶴,蔚然成風,鶴在他們的生括中占據了一定地位。反映到文學創作上,出現了一批以鶴爲題材的詩歌。 當文字表述有所欠缺.使他們感到不滿時,則必然要求助於形象的藝術再現。於是,鶴畫在繪畫領域中也就顺理成章。迅速廣泛地發展起來。然而,誠如《宣和畫 譜》所言,“世之畫鶴者多矣。其飛鳴飲啄之態度,宜得之爲詳。然畫鶴少有精者,凡頂之淺深,氅之黧淡,喙之長短,脛之細大,膝之高下,未嚐見有一一能寫生 者也。又至於别其雄雌,辨其南北,尤其所難。雖名乎號爲善畫,而畫鶴以托爪傅地,亦其失也。故(薛)稷之於此,頗極其妙,宜得名於古今焉。”“故言鶴必稱 稷,以是得名。”這里提到一般的畫家連鶴的表面特征都不能准確地把握,遑論描繪出鶴的精神氣質了。獨有薛稷所畫的鶴,能夠極盡其妙,或啄苔剔羽,或闊步顧 視,或昂立座隅,或上下回翔,無不栩栩如生,曲盡情狀,形神兼具。當時人甚至把薛稷畫鶴、祕書省内落星石(疑即隕石)、賀知章草書、郎餘令畫鳳並稱爲“四絕”。唐代兩位大詩人社甫、李白都曾爲薛稷畫鶴題詩作讚,由此,可以反映出薛稷功力的不凡。
 
薛稷畫鶴
薛稷畫鶴
薛稷所畫之鶴

   薛稷畫鶴成就很高,影響也很深遠。《曆代名畫記》載:“屏風六扇鶴樣,自(薛)稷始也。”“樣”,即畫圖的範本,薛稷能夠創“樣”並爲社會所接受,說明 了他在畫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後.“六鶴圖“成爲一種定格.五代時黄荃曾繪六鶴於偏殿壁上,此殿遂改稱“六鶴殿”,直至一千餘年後,清代宮廷中還繪有六鶴屏 風。曆來學薛稷畫鶴的人很多,著名的如唐代蒯廉,能“深得其妙”。石代花烏畫家黄荃,“鶴師薛稷”,並且後來居上,有出藍之譽。
 
   形神兼具.達到了呼之欲出的地步。故李杜二人一說“畫色久欲盡,蒼然猶出塵”一說“鶴感至精以神變,可弄影而浮煙”。似乎壁上的鶴,隻要注入生命,馬上 就會破壁飛去,令人不禁聯想到“畫龍點睛”的傳說。而李杜二人更爲之激賞不止的,乃是薛稷筆下所表現出來的鶴的那種超脱逸達、而又傲骨十足的氣質。即所謂 “赤霄有真骨,恥飲洿池津,冥冥任所往,脱略誰能馴”以及“昂昂伫眙,霍若驚矯,形留座隅,勢出天表”的清高標格。這在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是封建文人隱士 的象征,而與一般人之取意鶴的吉祥富貴,有着完全不同的兩種文化内涵。宋代大畫家米芾也將着眼點放在這里,他在《題薛稷二鶴》詩中說,“從容雅步在庭除, 浩盪閑心存萬里。”又說;“餘平生嗜此老(指薛稷)矣,此外無足爲者。”表達了他與薛稷之間隔越時代的強烈共鳴。
 
  主要鶴畫作品

  薛稷的鶴畫作品,計有《啄苔鶴圖》、《顧步鶴圖》各一幅,《瑞鶴圖》(一作《鶴圖》)五幅,及《二鶴圖》、《戲鶴圖》等,這些都是卷軸畫,另有鶴畫壁畫多處;如唐祕書省、尚書省考工員外郎廳、洛陽尚書坊岐王宅、成都府衙院兩廳、通泉縣署等,也都是吐所公認的傑作。
 
人物畫和雜畫也很高的造詣

  畫鶴之外,薛稷的人物畫和雜畫也達到了很高的造詣。前人讚譽他畫蹤如閻立本。李白曾持意請他爲新安郡(治今安徽歙縣)西安寺畫西方佛壁畫一鋪,筆力瀟灑,風姿連秀。被《唐朝名畫錄》 列爲神品,認爲可與曹不興、張僧繇相疋敵。薛稷又繪有西方淨土變壁畫一鋪,杜甫寫詩讚道:“又揮西方變,發地扶屋椽。慘淡壁飛動,到今色未填。”可知此畫 不曾填塗顏色,屬於所謂“白畫”,但是仍然神采飛動,具有感人的藝術力量。並且,這種白畫正是後代由李公麟所創始的“白描人物”的先驅,由此也可以看出薛 稷非凡的造型和線描能力。此外,成都靜德精舍有薛稷人物烏獸壁畫二鋪,“態狀生動,乃一時之尤者也。工部尚書廳有其樹石壁畫,成都府衙院有其青牛壁畫等, 也都“並居神品”。

褚遂良

 
  褚遂良
  褚遂良

人物簡介


  褚遂良, 字登善。祖籍河南陽翟(今河南禹州),晉末南遷爲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西)人。父褚亮,秦王李世民文學館十八學士之一。官至通直散騎常侍。
 
   褚遂良博通文史,貞觀十年(636),由祕書郎遷起居郎。精於書法,以善書由魏征推薦給太宗,受到賞識。十五年,他勸諫太宗暫停封禪。同年由起居郎遷諫 議大夫。貞觀中,太宗寵愛第四子魏王泰,遂良提出太子、諸王的待遇應有一定規格。十七年太子承乾以謀害魏王泰罪被廢,遂良與長孫無忌說服太宗立第九子晉王 李治爲太子(即唐高宗李治)。次年遂良被任爲黄門侍郎,參預朝政。太宗策劃東征高句麗時,他持不同意見,尤其反對太宗親征。二十二年爲中書令,二十三年, 太宗臨終時他與無忌同被召爲顧命大臣。高宗永徽元年(650),遂良以抑價強買中書譯語人的土地被劾,出爲同州刺史。三年,召還,任史部尚書、同中書門下 三品,複爲宰相。四年,爲尚書右僕射。六年,高宗欲廢王皇后,立武昭儀爲皇后。他認爲王皇后出自名家,並無過錯,竭力反對廢立,由此被貶爲潭州都督,轉桂 州(今廣西桂林)都督,又貶愛州(今越南清化)刺史。顯慶三年(658)死於任所。
 

書法藝術特色

 
  其書處學歐陽詢等,繼學虞世南,後取法王羲之,融會漢隸。其特點是:正書豐豔,自成一家,行草婉暢多姿,變化多端。當時與歐、虞齊名,學者甚多。顏真卿亦受其影響。《唐人書評》稱褚書“字里金生,行間玉潤,法則溫雅,美麗多方。”傳世碑刻有《同州三藏聖教序碑》、《伊闋佛龕記》、《孟法師碑》等。

書法主要代表作 

 
  《倪寬讚》
 
  《倪寬讚》 墨蹟,傳爲褚遂良書(亦有人認爲是歐陽詢書),真偽尚無定論。然此書頗得褚書三昧。楷書50行,共340 字。宋趙孟堅評論此帖說:“容夷婉暢是河南晚年書。”明楊士奇評雲:“評者認爲字里金生,行間玉潤,法則溫雅,美麗多方。”而詹景鳳則謂:“燥而不潤,覓 貶天趣。”此帖原蹟現在台灣。
褚遂良書法作品
褚遂良書法作品
 
  雁塔聖教序
 
  亦稱《慈恩寺聖教序》。凡二石,均在陝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下。前石爲序,全稱《大唐三藏聖教序》,唐太宗李世民撰文,褚遂良書,18行,行42字。後石爲記,全稱《大唐皇帝述三藏聖教記》,唐高宗李治撰文,褚遂良書,20行,行40字,文右行。
 
   在運筆上則采用方圓兼施,逆起逆止;横畫豎入,豎畫横起,首尾之間皆有起伏頓挫,提按使轉以及回鋒出鋒也都有了一定的規矩。唐張懷瑾評此書雲:“美女嬋 娟似不輕於羅綺,鉛華綽約甚有餘態。”秦文錦亦評曰:“褚登善書,貌如羅琦嬋娟,神態銅柯鐵幹。此碑尤婉媚遒逸,波拂如游絲。能將轉摺微妙處一一傳出,摩 勒之精,爲有唐各碑之冠。”
 
  陰符經  
  大字墨蹟,傳爲褚遂良書。紙本,楷書96行,共461字。傳爲褚遂良所書的《陰符經》 尚有小楷和行 書兩種刻本流傳於世,字蹟皆很小,難窺廬山面目。此帖大盈寸,末題:“起居郎臣褚遂良奉敕書”。很有可能是唐代學褚書的偽作。即便如此,大字《陰符經》也 不失爲書法精品。此帖不但具備了褚體楷書的特點,還與“唐人寫經”極其相似行筆起落多參以寫經 史,寫得自然古樸。元楊無咎雲:“草書之法千變萬化,妙理無窮。今褚中令楷書見之,或評之雲,筆力雄瞻,氣勢古淡,皆言中其一。”石皆爲 楷書,萬文韶刻。現所選爲前石拓本。《雁塔聖教序》是最能代表褚遂良楷 書風格的作品,字體清麗剛勁,筆法嫻熟老成。褚遂良在書寫此碑時已進入 了老年,至此他已爲新型的唐楷創出了一整套規範。在字的結體上改變了歐, 虞的長形字,創造了看似纖瘦,實則勁秀飽滿的字體。

歐陽詢

 

人物簡介

歐陽詢
歐陽詢

  歐陽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他的書法成就以楷書爲最,筆力險峻,法度嚴謹,結構獨異,世稱“唐人楷書第一”,後人稱爲“歐體”,代表作《九成宮醴泉銘》。 歐陽詢早年學習王羲之的書體,傳說他曾以重金購得王羲之教子習字用的《指歸圖》,日夜揣摹、刻苦鑽研。還有一次他跟虞世南外出,途中見到晉代書法家索靖寫 的一塊碑石,竟席地而坐,在碑旁細心觀察描摹學習了3天,可見歐陽詢對書法愛好之深。後來他又廣泛地學習北朝的碑版石刻,同時吸取了當地一些書家的長處, 再融入隸書筆意,形成“剛健險勁,法度森嚴”的“歐體”,(也稱“率更體”)。

書法風格特點

 
   歐陽詢的書法由於熔鑄了漢隸和晉代楷書的特點,又參合了六朝碑書,司以說是廣采各家之長。歐陽詢書法風格上的主要特點是嚴謹工整、平正峭勁。字形雖稍 長,但分間布白,整齊嚴謹,中宮緊密,主筆伸長,顯得氣勢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備,八面玲瓏,氣韻生動,恰到好處。點畫配合,結構安排,則是平正中寓峭 勁,字體大都向右擴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穩固,無欹斜傾側之感,而得寓險於正之趣。歐陽詢楷書碑版多爲中楷,主要有《化度寺邕禪師塔銘》、《虞恭公溫彥博 碑》、《皇甫誕碑》、《九成宮醴泉銘》等。
 

書法用筆特點

 
   歐陽詢書法用筆方整,略帶隸意,筆力剛勁,一絲不苟。清包世臣曾說:“歐字指法沉實,力貫毫端,八方充滿,更無假於外力。”就是說歐字強調指力,寫出的 筆畫結實有力,骨氣内含,既不過分瘦勁,又不過分豐滿。每一筆畫都是增一分太長,減一分太短,輕重得體,長短適宜,恰到好處。歐字的用筆還講究筆畫中段的 力度,一些横畫看上去中段飽滿,得“中實”之趣;一些字的主筆都向外延伸,更顯中宮緊密,尤其是右半邊的豎畫,常向上作誇張延伸,顯示其超人的膽魄。這些 都是歐字用筆的獨特之處。
 
九成宮醴泉銘
九成宮醴泉銘

主要書法作品


   歐陽詢著名的碑刻有《九成宮醴泉銘》、《化度寺碑》、《皇甫誕碑》、《溫彥博碑》等。行書墨蹟有《張翰》、《蔔商》、《夢奠》等貼。編有《藝文類聚》一 百卷。《九成宮醴泉銘》碑由魏征撰文,記載唐太宗在九成宮避暑時發現泉水之事。此碑立於貞觀六年(632)。楷書24行,行49字。碑額陽文篆書“九成宮 醴泉銘”6字。碑在陝西麟游。此碑用筆方整,且能於方整中見險絕,字畫的安排緊湊、勻稱,間架開闊穩健。明趙崡《石墨鐫華》稱此碑爲“正書第一”。《蔔商 帖》,無款,傳爲歐陽詢書。紙本,縱25.6釐米,横16.6釐米。行書6行,共53字。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此帖本是作爲《史事帖》而流傳的,後來《史 事帖》分離流散,此即爲其中之一。書法挺拔俊麗,結體嚴密方勁,確爲歐陽詢書法之上乘。
 
  《九成宮醴泉銘》是歐陽詢的代表作之一。銘文由魏征撰, 記載了唐太宗在九成宮避暑時發現湧泉的事。歐陽詢奉敕書。此碑書法,高華莊重,法度森嚴,筆畫似方似圓,結構布置精嚴,上承下覆,左揖右讓,局部險勁而整 體端莊,無一處紊亂,無一筆松塌。明陳繼儒曾謂:“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氣充腴,能令王公屈膝,非他刻所可方駕也。”原碑24行,1108字, 由於年久風化,加之椎拓過多,斷損嚴重,後人又加以開鑿修補,以至筆畫鋒芒全失。傳世最佳拓本是明代李琪舊藏宋拓本,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虞世南

 

人物簡介

 
  虞世南,唐代詩人(558年-638年)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字伯施,漢族,餘姚人,唐初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隋煬帝時官起居舍人,唐時曆任祕書監、弘文館學士等。唐太宗稱他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爲五絕(“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絕。一曰忠讜,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詞藻,五曰書翰。”)。
虞世南
虞世南
 
  虞世南官至祕書監,封永興縣字,故世稱“虞永興”,享年八十一歲,賜禮部尚書。其書法剛柔並重,骨力遒勁,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並稱“唐初四大家”。其詩風與書風相似,清麗中透着剛健。
 
   虞世南,隋大業初授祕書郎。入唐,太宗引爲秦府參軍,弘文館學士。貞觀七年(633)轉祕書監,賜爵水興縣子,授銀青光祿大夫,世因稱“虞祕監”或“虞 水興”。唐大宗嚐稱其有德行、忠直、博學、文辭、書翰五絕,譽爲‘當代名臣,人倫准的”。諡文懿《舊唐書》卷七十二及《新唐書》卷一百零二之本傳雲:“世 南性沉靜寡欲,篤志勤學。……同郡沙門智永善王羲之書,世南師焉,妙得其體,由是聲名藉甚。”虞世南書法繼承二王傳統,外柔内剛,筆致圓融沖和而有遒麗之 氣。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並稱唐初四大書家。《書後品》列其書爲上之下品,評雲:“蕭散灑落,真草惟命,如羅績嬌春,鶴鴻戲沼,故當(蕭)子雲之上”。 《書斷》卷中列其隸。行書爲妙品,稱其書“得大令(王獻之)之宏規,含五方之正色,姿榮秀出,智勇存焉。秀嶺危峰,處處間起;行草之際,尤所偏工。及其暮 齒,加以遒逸”。《述書賦》雲:“永興超出,下筆如神,不落疏慢,無慚世珍。”《宣和書譜》卷八以爲世南晚年正書與王羲之相後先,又以歐、虞相論曰:“虞 則内含剛柔,歐則外露觔骨,君子藏器,以虞爲優”。傳世墨蹟有碑刻《孔子廟堂碑》、《破邪論》等,舊摹墨蹟本《汝南公主墓志銘》等。書法理論著作有《筆髓 論》、《書旨述》。編有《北堂書鈔》一百六十卷、《群書理要》五十卷、《兔園集》十卷等,另有詩文集十卷行於世,今存《虞祕監集》四卷。
 

精通書法

   
  虞世南是跟從王羲之的 七世孫、隋朝書法家智永禪師學習書法的。他的字用筆圓潤,外柔内剛,結構疏朗,氣韻秀健。傳說唐太宗學書就是以虞世南爲師。唐太宗常感到“戈”字難寫。有 一天,他寫字時寫到“戩(jian剪)”字,隻寫了“晉”的半邊,讓虞世南寫另外半邊的“戈”。寫成以後,唐太宗讓魏征來鑒賞,魏征看了說:“今窺(看的 意思)聖作,惟戩字戈法逼真”。唐太宗讚歎魏征的眼力高,也更看重虞世南的書法了。虞世南的代表作有《孔子廟堂碑》等。初唐的書法家繼歐、虞之後的是褚遂 良和薛稷。虞世南死後,唐太宗慨歎地說:“世南死,沒有人能夠同我談論書法了。”
 

傳世作品

 
   孔子廟堂碑爲虞世南撰文並書寫。原碑立於唐貞觀初年。楷書35行,每行64字。碑額篆書陰文“孔子廟堂  孔子廟堂碑之碑”六字。碑文記載唐高祖五年,封孔子二十三世後裔孔德倫爲褒聖侯,及修繕孔廟之事。爲虞世南六十九歲時所書。此碑書法用筆俊朗圓潤,字形稍 呈狹長而尤顯秀麗。横平豎直,筆勢舒展,一片平和潤雅之象。宋黄庭堅有詩讚曰:“虞書廟堂貞觀刻,千兩黄金那購得。”
 
  汝南公主墓志此帖無款,傳爲虞世南書,亦有人認爲是舊摹本。紙本,行書18 行,共222字 。
 孔子廟堂碑
 孔子廟堂碑
 
 
   此帖書法溫潤圓秀,用筆近似宋代米芾,故有米臨之說。明王世貞評此書:“瀟散虛和,姿態風流,有筆外意。”明李東陽也說此帖:“筆勢圓活,戈法獨存。” 所謂戈法,就是虞世南研究“二王”書法所悟到的一種獨特筆法。相傳唐太宗臨右軍書法,寫到“戩”字時,虛其“戈”令世南補之,然後拿給魏征 看。魏征說,聖上之書惟“戈法”逼真。可見虞世南書法造詣之深了。
 
  《汝南公主墓志》前幾行確實與虞世南的楷書風格相一致,具備了含蓄深沉,外柔内剛,凛然不可犯的風度。可惜後半部則流於荒率,疑爲偽作,不無道理。此帖現藏上海博物館

   除了以上兩件作品其他尚有《昭仁寺碑》、《破邪論序》、以及散見於刻帖的《大運帖》、《用筆賦》、《書指述》、《演連珠》、《景緯成象》、《孔有新制 帖》、《積時帖》、《朝會帖》、《瘦朽帖》、《臨樂毅論帖》、《潘六帖》、《世南伏奉三日疏》、《醒滯帖》等。這些碑帖中,有些是偽作,有些是集碑文鉤摹 而成,可信的爲數甚少。
初唐四大家是唐朝初年的四大文人及書法家薛稷褚遂良歐陽詢虞世南的合稱。

薛稷

 

人物簡介

 
薛稷
薛稷
   薛稷(649-713),字嗣通,蒲州汾陰(今山西萬榮西南)人,名臣魏徵外孫。官至太子少保、禮部尚書,人稱“薛少保”。以書法名世,爲書法初唐四大 家之一。也擅畫人物、佛像、鳥獸、樹石,畫鶴尤其生動,時稱一絕,李白、杜甫等都曾吟詩頌其畫鶴。繪畫作品已無存。睿宗時任黄門侍郎、參知機務,曆官至太 子少保、禮部尚書。後因預知竇懷貞謀害玄宗事,被賜死於獄中。薛稷工書法,其外祖父魏徵家收藏書畫甚多,薛稷用心觀摩學習,從中穫益頗多,特别對褚遂良書 法墨蹟更是銳意學習,窮年忘倦,遂自成家,與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並列爲初唐四大書法家。薛稷能畫人物、佛像、樹石、花鳥,尤以畫鶴著名。詩人李白作 文讚美薛稷所畫之鶴爲“紫頂煙□,丹眸星皎。昂昂伫眙,霍若驚矯。形留座隅,勢出天表。謂長鳴於風霄,終寂立於露曉”(《金鄉薛少府廳畫鶴讚》)。可見畫 中能生動逼真地表現出鶴的狀貌動態和風采。杜甫詩中也有“薛公十一鶴,盡寫青田真,……低昂各有態,磊落如長人”(《通泉縣署屋壁後薛少保畫鶴》)之句, 亦可知其畫鶴有生活形象依據,由於技巧精妙,雖色彩已久但神態猶不失出塵之感。他當時在長安、洛陽四川等 地留下不少畫蹟,在祕書省壁所畫鶴與賀知章草書、郎餘令畫鳳等各稱一絕。他所創屏風六扇鶴樣也爲人傳摹效仿。直到五代黄筌出現以前,薛稷畫鶴一直被人公認 爲是難以超越的精湛技藝,可惜作品未流傳下來。他書法學虞世南和褚遂良,是褚的高足。唐人說:“買褚得薛,不失其節”,足見他“銳精臨仿”。《廣川書跋》 說他“其師承血脈,則於褚爲近。至於用筆纖瘦,結字疏通又自成一家”。他的書法用筆纖瘦,結字疏朗,自成一家。宋徽宗趙佶的“瘦金書”就是由薛稷書法演化 而成。與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並稱初唐四大書家。傳世書蹟有《杏冥君銘》、《信行禪師碑》。  
 

政治生涯

 
  薛稷曾祖即隨代著名文學家薛道衡,官至内史侍郎。祖父薛收,仕唐爲記室參軍,封汾陰縣男。從父薛元超,唐中書令兼左庶子,加金紫光祿大夫。薛稷出身官宦世家,本人亦仕途顯達,武則天朝擧進士,累遷禮部郎中、中書舍人。唐中宗景龍末年(709年),任諫義大夫、昭文館學士。其時唐睿宗李旦尚 未登基,與薛稷關係很好,將女兒仙源公主嫁給了薛稷之子薛伯陽,二人結成兒女親家,過從甚密。景雲元年(710年),李旦甫登帝位,即刻升遷薛稷爲太常少 卿,以後累遷中書侍郎,轉工部、禮部尚書,複以翊讚之功,封晉國公,賜實封三百戶,加贈太子少保。唐睿宗還經常召薛稷入宮參贊政事,一時恩遇,群臣莫與爲 比。可惜好景不長,唐玄宗即位後,因太平公主與竇懷貞等人密謀政變,事泄被殺。薛稷以知情不報,亦被賜死,卒年65歲。
 

書畫藝術生涯


   薛稷的書法可以分前、中、後三個時期,前期書藝,宗歐陽詢、虞世南;中期宗褚遂良, 並給予較大的啟發。到晚年時期則擺脱歐、虞、褚三家的影響,而獨創一格,成爲初唐晚期最有影響的一位著名書家。但總的來看,褚遂良對他的影響最大,他忠實 地承襲了褚書的面貌。當時有人這樣說“買褚得薛,不失其節。”後人把他與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並稱唐初四大家。唐張懷瓘《書斷》評其書:“學褚公(遂 良)尤尚綺麗,媚好膚肉,得師之半矣,可謂河南之高足,甚爲時所珍。”碑刻有《升仙太碑碑陰題名》、《信行禪師碑》、《涅槃經》等。《信行禪師碑》,又名 《隋大善知識信行禪師興教之碑》,越王李貞撰,薛稷書。
 
書法造詣
 
薛稷書法作品
薛稷書法作品
  薛稷行、楷書, 始見稱於開元中葉張懷瓘所撰之《書斷》,並入能品,且立傳稱:“書學褚公,尤尚綺麗媚好,膚肉得師之半,可謂河南公之高足,甚爲時所珍尚。”杜甫曾見其普 讚寺題額三大字,筆勢雄健,有《觀薛少保書畫壁》詩讚雲:“仰看垂露姿,不崩亦不騫。鬱鬱三大字,蛟龍岌相纏。”董逌《廣川書跋》承息唐人,視作褚氏嫡 嗣,其卷七有評曰:“薛稷於書,得歐、虞、褚、陸(陸柬之)遺墨至備,故於法可據。然其師承血脈,則於褚爲近。至於用筆纖瘦,結字疏通,又自别爲一家。” “用筆纖瘦”,出於刻意,乃一時代作風,不特薛稷如是,他的堂兄弟薛曜則更少豐潤。稷之書法出自褚氏,雖時有新奇能别成風神,然終因“超石鼠之效能,愧隋 珠之掩類”,未能盡脱褚氏規模而獨張一軍。名列“初唐四家”,實見遜色,其所以附驥歐、虞、褚者,斯蓋論書者爲求得偶數矣!存世的《信行禪師碑》,越王貞撰,神龍二年(706)立在長安,是其代表作。
 
繪畫藝術成就
 
    在藝術領域中,薛稷一生中取得最高成就的是繪畫。套用古人的句式,大約可以說他是“詩不如書,書不如畫”吧。薛稷的繪畫擅長花鳥、人物及雜畫,而尤以畫 鶴最爲精妙。鶴之作爲繪畫題材,可以上溯到西漢時期,但畫蹟寥寥,還談不上什麼成熟的技法。直到唐代花鳥畫開始成爲繪畫的專題之一,隨之出現了全力從事花 鳥畫創作的畫家,薛稷就是其中較早而專以畫鶴知名的一位,開創了一代花鳥畫之先河。這與當時的社會環境很有關係;上古時代,鶴已進入文學作品,現存的青銅 器上,亦可見到鶴的形象。春秋戰國肘期,出現了馴養鶴的記載,衛懿公因 養鶴而身死國滅,是著名的歷史故事。唐代文人更是養鶴玩鶴,蔚然成風,鶴在他們的生括中占據了一定地位。反映到文學創作上,出現了一批以鶴爲題材的詩歌。 當文字表述有所欠缺.使他們感到不滿時,則必然要求助於形象的藝術再現。於是,鶴畫在繪畫領域中也就顺理成章。迅速廣泛地發展起來。然而,誠如《宣和畫 譜》所言,“世之畫鶴者多矣。其飛鳴飲啄之態度,宜得之爲詳。然畫鶴少有精者,凡頂之淺深,氅之黧淡,喙之長短,脛之細大,膝之高下,未嚐見有一一能寫生 者也。又至於别其雄雌,辨其南北,尤其所難。雖名乎號爲善畫,而畫鶴以托爪傅地,亦其失也。故(薛)稷之於此,頗極其妙,宜得名於古今焉。”“故言鶴必稱 稷,以是得名。”這里提到一般的畫家連鶴的表面特征都不能准確地把握,遑論描繪出鶴的精神氣質了。獨有薛稷所畫的鶴,能夠極盡其妙,或啄苔剔羽,或闊步顧 視,或昂立座隅,或上下回翔,無不栩栩如生,曲盡情狀,形神兼具。當時人甚至把薛稷畫鶴、祕書省内落星石(疑即隕石)、賀知章草書、郎餘令畫鳳並稱爲“四絕”。唐代兩位大詩人社甫、李白都曾爲薛稷畫鶴題詩作讚,由此,可以反映出薛稷功力的不凡。
 
薛稷畫鶴
薛稷畫鶴
薛稷所畫之鶴

   薛稷畫鶴成就很高,影響也很深遠。《曆代名畫記》載:“屏風六扇鶴樣,自(薛)稷始也。”“樣”,即畫圖的範本,薛稷能夠創“樣”並爲社會所接受,說明 了他在畫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後.“六鶴圖“成爲一種定格.五代時黄荃曾繪六鶴於偏殿壁上,此殿遂改稱“六鶴殿”,直至一千餘年後,清代宮廷中還繪有六鶴屏 風。曆來學薛稷畫鶴的人很多,著名的如唐代蒯廉,能“深得其妙”。石代花烏畫家黄荃,“鶴師薛稷”,並且後來居上,有出藍之譽。
 
   形神兼具.達到了呼之欲出的地步。故李杜二人一說“畫色久欲盡,蒼然猶出塵”一說“鶴感至精以神變,可弄影而浮煙”。似乎壁上的鶴,隻要注入生命,馬上 就會破壁飛去,令人不禁聯想到“畫龍點睛”的傳說。而李杜二人更爲之激賞不止的,乃是薛稷筆下所表現出來的鶴的那種超脱逸達、而又傲骨十足的氣質。即所謂 “赤霄有真骨,恥飲洿池津,冥冥任所往,脱略誰能馴”以及“昂昂伫眙,霍若驚矯,形留座隅,勢出天表”的清高標格。這在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是封建文人隱士 的象征,而與一般人之取意鶴的吉祥富貴,有着完全不同的兩種文化内涵。宋代大畫家米芾也將着眼點放在這里,他在《題薛稷二鶴》詩中說,“從容雅步在庭除, 浩盪閑心存萬里。”又說;“餘平生嗜此老(指薛稷)矣,此外無足爲者。”表達了他與薛稷之間隔越時代的強烈共鳴。
 
  主要鶴畫作品

  薛稷的鶴畫作品,計有《啄苔鶴圖》、《顧步鶴圖》各一幅,《瑞鶴圖》(一作《鶴圖》)五幅,及《二鶴圖》、《戲鶴圖》等,這些都是卷軸畫,另有鶴畫壁畫多處;如唐祕書省、尚書省考工員外郎廳、洛陽尚書坊岐王宅、成都府衙院兩廳、通泉縣署等,也都是吐所公認的傑作。
 
人物畫和雜畫也很高的造詣

  畫鶴之外,薛稷的人物畫和雜畫也達到了很高的造詣。前人讚譽他畫蹤如閻立本。李白曾持意請他爲新安郡(治今安徽歙縣)西安寺畫西方佛壁畫一鋪,筆力瀟灑,風姿連秀。被《唐朝名畫錄》 列爲神品,認爲可與曹不興、張僧繇相疋敵。薛稷又繪有西方淨土變壁畫一鋪,杜甫寫詩讚道:“又揮西方變,發地扶屋椽。慘淡壁飛動,到今色未填。”可知此畫 不曾填塗顏色,屬於所謂“白畫”,但是仍然神采飛動,具有感人的藝術力量。並且,這種白畫正是後代由李公麟所創始的“白描人物”的先驅,由此也可以看出薛 稷非凡的造型和線描能力。此外,成都靜德精舍有薛稷人物烏獸壁畫二鋪,“態狀生動,乃一時之尤者也。工部尚書廳有其樹石壁畫,成都府衙院有其青牛壁畫等, 也都“並居神品”。

褚遂良

 
  褚遂良
  褚遂良

人物簡介


  褚遂良, 字登善。祖籍河南陽翟(今河南禹州),晉末南遷爲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西)人。父褚亮,秦王李世民文學館十八學士之一。官至通直散騎常侍。
 
   褚遂良博通文史,貞觀十年(636),由祕書郎遷起居郎。精於書法,以善書由魏征推薦給太宗,受到賞識。十五年,他勸諫太宗暫停封禪。同年由起居郎遷諫 議大夫。貞觀中,太宗寵愛第四子魏王泰,遂良提出太子、諸王的待遇應有一定規格。十七年太子承乾以謀害魏王泰罪被廢,遂良與長孫無忌說服太宗立第九子晉王 李治爲太子(即唐高宗李治)。次年遂良被任爲黄門侍郎,參預朝政。太宗策劃東征高句麗時,他持不同意見,尤其反對太宗親征。二十二年爲中書令,二十三年, 太宗臨終時他與無忌同被召爲顧命大臣。高宗永徽元年(650),遂良以抑價強買中書譯語人的土地被劾,出爲同州刺史。三年,召還,任史部尚書、同中書門下 三品,複爲宰相。四年,爲尚書右僕射。六年,高宗欲廢王皇后,立武昭儀爲皇后。他認爲王皇后出自名家,並無過錯,竭力反對廢立,由此被貶爲潭州都督,轉桂 州(今廣西桂林)都督,又貶愛州(今越南清化)刺史。顯慶三年(658)死於任所。
 

書法藝術特色

 
  其書處學歐陽詢等,繼學虞世南,後取法王羲之,融會漢隸。其特點是:正書豐豔,自成一家,行草婉暢多姿,變化多端。當時與歐、虞齊名,學者甚多。顏真卿亦受其影響。《唐人書評》稱褚書“字里金生,行間玉潤,法則溫雅,美麗多方。”傳世碑刻有《同州三藏聖教序碑》、《伊闋佛龕記》、《孟法師碑》等。

書法主要代表作 

 
  《倪寬讚》
 
  《倪寬讚》 墨蹟,傳爲褚遂良書(亦有人認爲是歐陽詢書),真偽尚無定論。然此書頗得褚書三昧。楷書50行,共340 字。宋趙孟堅評論此帖說:“容夷婉暢是河南晚年書。”明楊士奇評雲:“評者認爲字里金生,行間玉潤,法則溫雅,美麗多方。”而詹景鳳則謂:“燥而不潤,覓 貶天趣。”此帖原蹟現在台灣。
褚遂良書法作品
褚遂良書法作品
 
  雁塔聖教序
 
  亦稱《慈恩寺聖教序》。凡二石,均在陝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下。前石爲序,全稱《大唐三藏聖教序》,唐太宗李世民撰文,褚遂良書,18行,行42字。後石爲記,全稱《大唐皇帝述三藏聖教記》,唐高宗李治撰文,褚遂良書,20行,行40字,文右行。
 
   在運筆上則采用方圓兼施,逆起逆止;横畫豎入,豎畫横起,首尾之間皆有起伏頓挫,提按使轉以及回鋒出鋒也都有了一定的規矩。唐張懷瑾評此書雲:“美女嬋 娟似不輕於羅綺,鉛華綽約甚有餘態。”秦文錦亦評曰:“褚登善書,貌如羅琦嬋娟,神態銅柯鐵幹。此碑尤婉媚遒逸,波拂如游絲。能將轉摺微妙處一一傳出,摩 勒之精,爲有唐各碑之冠。”
 
  陰符經  
  大字墨蹟,傳爲褚遂良書。紙本,楷書96行,共461字。傳爲褚遂良所書的《陰符經》 尚有小楷和行 書兩種刻本流傳於世,字蹟皆很小,難窺廬山面目。此帖大盈寸,末題:“起居郎臣褚遂良奉敕書”。很有可能是唐代學褚書的偽作。即便如此,大字《陰符經》也 不失爲書法精品。此帖不但具備了褚體楷書的特點,還與“唐人寫經”極其相似行筆起落多參以寫經 史,寫得自然古樸。元楊無咎雲:“草書之法千變萬化,妙理無窮。今褚中令楷書見之,或評之雲,筆力雄瞻,氣勢古淡,皆言中其一。”石皆爲 楷書,萬文韶刻。現所選爲前石拓本。《雁塔聖教序》是最能代表褚遂良楷 書風格的作品,字體清麗剛勁,筆法嫻熟老成。褚遂良在書寫此碑時已進入 了老年,至此他已爲新型的唐楷創出了一整套規範。在字的結體上改變了歐, 虞的長形字,創造了看似纖瘦,實則勁秀飽滿的字體。

歐陽詢

 

人物簡介

歐陽詢
歐陽詢

  歐陽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他的書法成就以楷書爲最,筆力險峻,法度嚴謹,結構獨異,世稱“唐人楷書第一”,後人稱爲“歐體”,代表作《九成宮醴泉銘》。 歐陽詢早年學習王羲之的書體,傳說他曾以重金購得王羲之教子習字用的《指歸圖》,日夜揣摹、刻苦鑽研。還有一次他跟虞世南外出,途中見到晉代書法家索靖寫 的一塊碑石,竟席地而坐,在碑旁細心觀察描摹學習了3天,可見歐陽詢對書法愛好之深。後來他又廣泛地學習北朝的碑版石刻,同時吸取了當地一些書家的長處, 再融入隸書筆意,形成“剛健險勁,法度森嚴”的“歐體”,(也稱“率更體”)。

書法風格特點

 
   歐陽詢的書法由於熔鑄了漢隸和晉代楷書的特點,又參合了六朝碑書,司以說是廣采各家之長。歐陽詢書法風格上的主要特點是嚴謹工整、平正峭勁。字形雖稍 長,但分間布白,整齊嚴謹,中宮緊密,主筆伸長,顯得氣勢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備,八面玲瓏,氣韻生動,恰到好處。點畫配合,結構安排,則是平正中寓峭 勁,字體大都向右擴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穩固,無欹斜傾側之感,而得寓險於正之趣。歐陽詢楷書碑版多爲中楷,主要有《化度寺邕禪師塔銘》、《虞恭公溫彥博 碑》、《皇甫誕碑》、《九成宮醴泉銘》等。
 

書法用筆特點

 
   歐陽詢書法用筆方整,略帶隸意,筆力剛勁,一絲不苟。清包世臣曾說:“歐字指法沉實,力貫毫端,八方充滿,更無假於外力。”就是說歐字強調指力,寫出的 筆畫結實有力,骨氣内含,既不過分瘦勁,又不過分豐滿。每一筆畫都是增一分太長,減一分太短,輕重得體,長短適宜,恰到好處。歐字的用筆還講究筆畫中段的 力度,一些横畫看上去中段飽滿,得“中實”之趣;一些字的主筆都向外延伸,更顯中宮緊密,尤其是右半邊的豎畫,常向上作誇張延伸,顯示其超人的膽魄。這些 都是歐字用筆的獨特之處。
 
九成宮醴泉銘
九成宮醴泉銘

主要書法作品


   歐陽詢著名的碑刻有《九成宮醴泉銘》、《化度寺碑》、《皇甫誕碑》、《溫彥博碑》等。行書墨蹟有《張翰》、《蔔商》、《夢奠》等貼。編有《藝文類聚》一 百卷。《九成宮醴泉銘》碑由魏征撰文,記載唐太宗在九成宮避暑時發現泉水之事。此碑立於貞觀六年(632)。楷書24行,行49字。碑額陽文篆書“九成宮 醴泉銘”6字。碑在陝西麟游。此碑用筆方整,且能於方整中見險絕,字畫的安排緊湊、勻稱,間架開闊穩健。明趙崡《石墨鐫華》稱此碑爲“正書第一”。《蔔商 帖》,無款,傳爲歐陽詢書。紙本,縱25.6釐米,横16.6釐米。行書6行,共53字。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此帖本是作爲《史事帖》而流傳的,後來《史 事帖》分離流散,此即爲其中之一。書法挺拔俊麗,結體嚴密方勁,確爲歐陽詢書法之上乘。
 
  《九成宮醴泉銘》是歐陽詢的代表作之一。銘文由魏征撰, 記載了唐太宗在九成宮避暑時發現湧泉的事。歐陽詢奉敕書。此碑書法,高華莊重,法度森嚴,筆畫似方似圓,結構布置精嚴,上承下覆,左揖右讓,局部險勁而整 體端莊,無一處紊亂,無一筆松塌。明陳繼儒曾謂:“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氣充腴,能令王公屈膝,非他刻所可方駕也。”原碑24行,1108字, 由於年久風化,加之椎拓過多,斷損嚴重,後人又加以開鑿修補,以至筆畫鋒芒全失。傳世最佳拓本是明代李琪舊藏宋拓本,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虞世南

 

人物簡介

 
  虞世南,唐代詩人(558年-638年)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字伯施,漢族,餘姚人,唐初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隋煬帝時官起居舍人,唐時曆任祕書監、弘文館學士等。唐太宗稱他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爲五絕(“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絕。一曰忠讜,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詞藻,五曰書翰。”)。
虞世南
虞世南
 
  虞世南官至祕書監,封永興縣字,故世稱“虞永興”,享年八十一歲,賜禮部尚書。其書法剛柔並重,骨力遒勁,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並稱“唐初四大家”。其詩風與書風相似,清麗中透着剛健。
 
   虞世南,隋大業初授祕書郎。入唐,太宗引爲秦府參軍,弘文館學士。貞觀七年(633)轉祕書監,賜爵水興縣子,授銀青光祿大夫,世因稱“虞祕監”或“虞 水興”。唐大宗嚐稱其有德行、忠直、博學、文辭、書翰五絕,譽爲‘當代名臣,人倫准的”。諡文懿《舊唐書》卷七十二及《新唐書》卷一百零二之本傳雲:“世 南性沉靜寡欲,篤志勤學。……同郡沙門智永善王羲之書,世南師焉,妙得其體,由是聲名藉甚。”虞世南書法繼承二王傳統,外柔内剛,筆致圓融沖和而有遒麗之 氣。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並稱唐初四大書家。《書後品》列其書爲上之下品,評雲:“蕭散灑落,真草惟命,如羅績嬌春,鶴鴻戲沼,故當(蕭)子雲之上”。 《書斷》卷中列其隸。行書爲妙品,稱其書“得大令(王獻之)之宏規,含五方之正色,姿榮秀出,智勇存焉。秀嶺危峰,處處間起;行草之際,尤所偏工。及其暮 齒,加以遒逸”。《述書賦》雲:“永興超出,下筆如神,不落疏慢,無慚世珍。”《宣和書譜》卷八以爲世南晚年正書與王羲之相後先,又以歐、虞相論曰:“虞 則内含剛柔,歐則外露觔骨,君子藏器,以虞爲優”。傳世墨蹟有碑刻《孔子廟堂碑》、《破邪論》等,舊摹墨蹟本《汝南公主墓志銘》等。書法理論著作有《筆髓 論》、《書旨述》。編有《北堂書鈔》一百六十卷、《群書理要》五十卷、《兔園集》十卷等,另有詩文集十卷行於世,今存《虞祕監集》四卷。
 

精通書法

   
  虞世南是跟從王羲之的 七世孫、隋朝書法家智永禪師學習書法的。他的字用筆圓潤,外柔内剛,結構疏朗,氣韻秀健。傳說唐太宗學書就是以虞世南爲師。唐太宗常感到“戈”字難寫。有 一天,他寫字時寫到“戩(jian剪)”字,隻寫了“晉”的半邊,讓虞世南寫另外半邊的“戈”。寫成以後,唐太宗讓魏征來鑒賞,魏征看了說:“今窺(看的 意思)聖作,惟戩字戈法逼真”。唐太宗讚歎魏征的眼力高,也更看重虞世南的書法了。虞世南的代表作有《孔子廟堂碑》等。初唐的書法家繼歐、虞之後的是褚遂 良和薛稷。虞世南死後,唐太宗慨歎地說:“世南死,沒有人能夠同我談論書法了。”
 

傳世作品

 
   孔子廟堂碑爲虞世南撰文並書寫。原碑立於唐貞觀初年。楷書35行,每行64字。碑額篆書陰文“孔子廟堂  孔子廟堂碑之碑”六字。碑文記載唐高祖五年,封孔子二十三世後裔孔德倫爲褒聖侯,及修繕孔廟之事。爲虞世南六十九歲時所書。此碑書法用筆俊朗圓潤,字形稍 呈狹長而尤顯秀麗。横平豎直,筆勢舒展,一片平和潤雅之象。宋黄庭堅有詩讚曰:“虞書廟堂貞觀刻,千兩黄金那購得。”
 
  汝南公主墓志此帖無款,傳爲虞世南書,亦有人認爲是舊摹本。紙本,行書18 行,共222字 。
 孔子廟堂碑
 孔子廟堂碑
 
 
   此帖書法溫潤圓秀,用筆近似宋代米芾,故有米臨之說。明王世貞評此書:“瀟散虛和,姿態風流,有筆外意。”明李東陽也說此帖:“筆勢圓活,戈法獨存。” 所謂戈法,就是虞世南研究“二王”書法所悟到的一種獨特筆法。相傳唐太宗臨右軍書法,寫到“戩”字時,虛其“戈”令世南補之,然後拿給魏征 看。魏征說,聖上之書惟“戈法”逼真。可見虞世南書法造詣之深了。
 
  《汝南公主墓志》前幾行確實與虞世南的楷書風格相一致,具備了含蓄深沉,外柔内剛,凛然不可犯的風度。可惜後半部則流於荒率,疑爲偽作,不無道理。此帖現藏上海博物館

   除了以上兩件作品其他尚有《昭仁寺碑》、《破邪論序》、以及散見於刻帖的《大運帖》、《用筆賦》、《書指述》、《演連珠》、《景緯成象》、《孔有新制 帖》、《積時帖》、《朝會帖》、《瘦朽帖》、《臨樂毅論帖》、《潘六帖》、《世南伏奉三日疏》、《醒滯帖》等。這些碑帖中,有些是偽作,有些是集碑文鉤摹 而成,可信的爲數甚少。
初唐四大家是唐朝初年的四大文人及書法家薛稷褚遂良歐陽詢虞世南的合稱。

薛稷

 

人物簡介

 
薛稷
薛稷
   薛稷(649-713),字嗣通,蒲州汾陰(今山西萬榮西南)人,名臣魏徵外孫。官至太子少保、禮部尚書,人稱“薛少保”。以書法名世,爲書法初唐四大 家之一。也擅畫人物、佛像、鳥獸、樹石,畫鶴尤其生動,時稱一絕,李白、杜甫等都曾吟詩頌其畫鶴。繪畫作品已無存。睿宗時任黄門侍郎、參知機務,曆官至太 子少保、禮部尚書。後因預知竇懷貞謀害玄宗事,被賜死於獄中。薛稷工書法,其外祖父魏徵家收藏書畫甚多,薛稷用心觀摩學習,從中穫益頗多,特别對褚遂良書 法墨蹟更是銳意學習,窮年忘倦,遂自成家,與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並列爲初唐四大書法家。薛稷能畫人物、佛像、樹石、花鳥,尤以畫鶴著名。詩人李白作 文讚美薛稷所畫之鶴爲“紫頂煙□,丹眸星皎。昂昂伫眙,霍若驚矯。形留座隅,勢出天表。謂長鳴於風霄,終寂立於露曉”(《金鄉薛少府廳畫鶴讚》)。可見畫 中能生動逼真地表現出鶴的狀貌動態和風采。杜甫詩中也有“薛公十一鶴,盡寫青田真,……低昂各有態,磊落如長人”(《通泉縣署屋壁後薛少保畫鶴》)之句, 亦可知其畫鶴有生活形象依據,由於技巧精妙,雖色彩已久但神態猶不失出塵之感。他當時在長安、洛陽四川等 地留下不少畫蹟,在祕書省壁所畫鶴與賀知章草書、郎餘令畫鳳等各稱一絕。他所創屏風六扇鶴樣也爲人傳摹效仿。直到五代黄筌出現以前,薛稷畫鶴一直被人公認 爲是難以超越的精湛技藝,可惜作品未流傳下來。他書法學虞世南和褚遂良,是褚的高足。唐人說:“買褚得薛,不失其節”,足見他“銳精臨仿”。《廣川書跋》 說他“其師承血脈,則於褚爲近。至於用筆纖瘦,結字疏通又自成一家”。他的書法用筆纖瘦,結字疏朗,自成一家。宋徽宗趙佶的“瘦金書”就是由薛稷書法演化 而成。與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並稱初唐四大書家。傳世書蹟有《杏冥君銘》、《信行禪師碑》。  
 

政治生涯

 
  薛稷曾祖即隨代著名文學家薛道衡,官至内史侍郎。祖父薛收,仕唐爲記室參軍,封汾陰縣男。從父薛元超,唐中書令兼左庶子,加金紫光祿大夫。薛稷出身官宦世家,本人亦仕途顯達,武則天朝擧進士,累遷禮部郎中、中書舍人。唐中宗景龍末年(709年),任諫義大夫、昭文館學士。其時唐睿宗李旦尚 未登基,與薛稷關係很好,將女兒仙源公主嫁給了薛稷之子薛伯陽,二人結成兒女親家,過從甚密。景雲元年(710年),李旦甫登帝位,即刻升遷薛稷爲太常少 卿,以後累遷中書侍郎,轉工部、禮部尚書,複以翊讚之功,封晉國公,賜實封三百戶,加贈太子少保。唐睿宗還經常召薛稷入宮參贊政事,一時恩遇,群臣莫與爲 比。可惜好景不長,唐玄宗即位後,因太平公主與竇懷貞等人密謀政變,事泄被殺。薛稷以知情不報,亦被賜死,卒年65歲。
 

書畫藝術生涯


   薛稷的書法可以分前、中、後三個時期,前期書藝,宗歐陽詢、虞世南;中期宗褚遂良, 並給予較大的啟發。到晚年時期則擺脱歐、虞、褚三家的影響,而獨創一格,成爲初唐晚期最有影響的一位著名書家。但總的來看,褚遂良對他的影響最大,他忠實 地承襲了褚書的面貌。當時有人這樣說“買褚得薛,不失其節。”後人把他與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並稱唐初四大家。唐張懷瓘《書斷》評其書:“學褚公(遂 良)尤尚綺麗,媚好膚肉,得師之半矣,可謂河南之高足,甚爲時所珍。”碑刻有《升仙太碑碑陰題名》、《信行禪師碑》、《涅槃經》等。《信行禪師碑》,又名 《隋大善知識信行禪師興教之碑》,越王李貞撰,薛稷書。
 
書法造詣
 
薛稷書法作品
薛稷書法作品
  薛稷行、楷書, 始見稱於開元中葉張懷瓘所撰之《書斷》,並入能品,且立傳稱:“書學褚公,尤尚綺麗媚好,膚肉得師之半,可謂河南公之高足,甚爲時所珍尚。”杜甫曾見其普 讚寺題額三大字,筆勢雄健,有《觀薛少保書畫壁》詩讚雲:“仰看垂露姿,不崩亦不騫。鬱鬱三大字,蛟龍岌相纏。”董逌《廣川書跋》承息唐人,視作褚氏嫡 嗣,其卷七有評曰:“薛稷於書,得歐、虞、褚、陸(陸柬之)遺墨至備,故於法可據。然其師承血脈,則於褚爲近。至於用筆纖瘦,結字疏通,又自别爲一家。” “用筆纖瘦”,出於刻意,乃一時代作風,不特薛稷如是,他的堂兄弟薛曜則更少豐潤。稷之書法出自褚氏,雖時有新奇能别成風神,然終因“超石鼠之效能,愧隋 珠之掩類”,未能盡脱褚氏規模而獨張一軍。名列“初唐四家”,實見遜色,其所以附驥歐、虞、褚者,斯蓋論書者爲求得偶數矣!存世的《信行禪師碑》,越王貞撰,神龍二年(706)立在長安,是其代表作。
 
繪畫藝術成就
 
    在藝術領域中,薛稷一生中取得最高成就的是繪畫。套用古人的句式,大約可以說他是“詩不如書,書不如畫”吧。薛稷的繪畫擅長花鳥、人物及雜畫,而尤以畫 鶴最爲精妙。鶴之作爲繪畫題材,可以上溯到西漢時期,但畫蹟寥寥,還談不上什麼成熟的技法。直到唐代花鳥畫開始成爲繪畫的專題之一,隨之出現了全力從事花 鳥畫創作的畫家,薛稷就是其中較早而專以畫鶴知名的一位,開創了一代花鳥畫之先河。這與當時的社會環境很有關係;上古時代,鶴已進入文學作品,現存的青銅 器上,亦可見到鶴的形象。春秋戰國肘期,出現了馴養鶴的記載,衛懿公因 養鶴而身死國滅,是著名的歷史故事。唐代文人更是養鶴玩鶴,蔚然成風,鶴在他們的生括中占據了一定地位。反映到文學創作上,出現了一批以鶴爲題材的詩歌。 當文字表述有所欠缺.使他們感到不滿時,則必然要求助於形象的藝術再現。於是,鶴畫在繪畫領域中也就顺理成章。迅速廣泛地發展起來。然而,誠如《宣和畫 譜》所言,“世之畫鶴者多矣。其飛鳴飲啄之態度,宜得之爲詳。然畫鶴少有精者,凡頂之淺深,氅之黧淡,喙之長短,脛之細大,膝之高下,未嚐見有一一能寫生 者也。又至於别其雄雌,辨其南北,尤其所難。雖名乎號爲善畫,而畫鶴以托爪傅地,亦其失也。故(薛)稷之於此,頗極其妙,宜得名於古今焉。”“故言鶴必稱 稷,以是得名。”這里提到一般的畫家連鶴的表面特征都不能准確地把握,遑論描繪出鶴的精神氣質了。獨有薛稷所畫的鶴,能夠極盡其妙,或啄苔剔羽,或闊步顧 視,或昂立座隅,或上下回翔,無不栩栩如生,曲盡情狀,形神兼具。當時人甚至把薛稷畫鶴、祕書省内落星石(疑即隕石)、賀知章草書、郎餘令畫鳳並稱爲“四絕”。唐代兩位大詩人社甫、李白都曾爲薛稷畫鶴題詩作讚,由此,可以反映出薛稷功力的不凡。
 
薛稷畫鶴
薛稷畫鶴
薛稷所畫之鶴

   薛稷畫鶴成就很高,影響也很深遠。《曆代名畫記》載:“屏風六扇鶴樣,自(薛)稷始也。”“樣”,即畫圖的範本,薛稷能夠創“樣”並爲社會所接受,說明 了他在畫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後.“六鶴圖“成爲一種定格.五代時黄荃曾繪六鶴於偏殿壁上,此殿遂改稱“六鶴殿”,直至一千餘年後,清代宮廷中還繪有六鶴屏 風。曆來學薛稷畫鶴的人很多,著名的如唐代蒯廉,能“深得其妙”。石代花烏畫家黄荃,“鶴師薛稷”,並且後來居上,有出藍之譽。
 
   形神兼具.達到了呼之欲出的地步。故李杜二人一說“畫色久欲盡,蒼然猶出塵”一說“鶴感至精以神變,可弄影而浮煙”。似乎壁上的鶴,隻要注入生命,馬上 就會破壁飛去,令人不禁聯想到“畫龍點睛”的傳說。而李杜二人更爲之激賞不止的,乃是薛稷筆下所表現出來的鶴的那種超脱逸達、而又傲骨十足的氣質。即所謂 “赤霄有真骨,恥飲洿池津,冥冥任所往,脱略誰能馴”以及“昂昂伫眙,霍若驚矯,形留座隅,勢出天表”的清高標格。這在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是封建文人隱士 的象征,而與一般人之取意鶴的吉祥富貴,有着完全不同的兩種文化内涵。宋代大畫家米芾也將着眼點放在這里,他在《題薛稷二鶴》詩中說,“從容雅步在庭除, 浩盪閑心存萬里。”又說;“餘平生嗜此老(指薛稷)矣,此外無足爲者。”表達了他與薛稷之間隔越時代的強烈共鳴。
 
  主要鶴畫作品

  薛稷的鶴畫作品,計有《啄苔鶴圖》、《顧步鶴圖》各一幅,《瑞鶴圖》(一作《鶴圖》)五幅,及《二鶴圖》、《戲鶴圖》等,這些都是卷軸畫,另有鶴畫壁畫多處;如唐祕書省、尚書省考工員外郎廳、洛陽尚書坊岐王宅、成都府衙院兩廳、通泉縣署等,也都是吐所公認的傑作。
 
人物畫和雜畫也很高的造詣

  畫鶴之外,薛稷的人物畫和雜畫也達到了很高的造詣。前人讚譽他畫蹤如閻立本。李白曾持意請他爲新安郡(治今安徽歙縣)西安寺畫西方佛壁畫一鋪,筆力瀟灑,風姿連秀。被《唐朝名畫錄》 列爲神品,認爲可與曹不興、張僧繇相疋敵。薛稷又繪有西方淨土變壁畫一鋪,杜甫寫詩讚道:“又揮西方變,發地扶屋椽。慘淡壁飛動,到今色未填。”可知此畫 不曾填塗顏色,屬於所謂“白畫”,但是仍然神采飛動,具有感人的藝術力量。並且,這種白畫正是後代由李公麟所創始的“白描人物”的先驅,由此也可以看出薛 稷非凡的造型和線描能力。此外,成都靜德精舍有薛稷人物烏獸壁畫二鋪,“態狀生動,乃一時之尤者也。工部尚書廳有其樹石壁畫,成都府衙院有其青牛壁畫等, 也都“並居神品”。

褚遂良

 
  褚遂良
  褚遂良

人物簡介


  褚遂良, 字登善。祖籍河南陽翟(今河南禹州),晉末南遷爲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西)人。父褚亮,秦王李世民文學館十八學士之一。官至通直散騎常侍。
 
   褚遂良博通文史,貞觀十年(636),由祕書郎遷起居郎。精於書法,以善書由魏征推薦給太宗,受到賞識。十五年,他勸諫太宗暫停封禪。同年由起居郎遷諫 議大夫。貞觀中,太宗寵愛第四子魏王泰,遂良提出太子、諸王的待遇應有一定規格。十七年太子承乾以謀害魏王泰罪被廢,遂良與長孫無忌說服太宗立第九子晉王 李治爲太子(即唐高宗李治)。次年遂良被任爲黄門侍郎,參預朝政。太宗策劃東征高句麗時,他持不同意見,尤其反對太宗親征。二十二年爲中書令,二十三年, 太宗臨終時他與無忌同被召爲顧命大臣。高宗永徽元年(650),遂良以抑價強買中書譯語人的土地被劾,出爲同州刺史。三年,召還,任史部尚書、同中書門下 三品,複爲宰相。四年,爲尚書右僕射。六年,高宗欲廢王皇后,立武昭儀爲皇后。他認爲王皇后出自名家,並無過錯,竭力反對廢立,由此被貶爲潭州都督,轉桂 州(今廣西桂林)都督,又貶愛州(今越南清化)刺史。顯慶三年(658)死於任所。
 

書法藝術特色

 
  其書處學歐陽詢等,繼學虞世南,後取法王羲之,融會漢隸。其特點是:正書豐豔,自成一家,行草婉暢多姿,變化多端。當時與歐、虞齊名,學者甚多。顏真卿亦受其影響。《唐人書評》稱褚書“字里金生,行間玉潤,法則溫雅,美麗多方。”傳世碑刻有《同州三藏聖教序碑》、《伊闋佛龕記》、《孟法師碑》等。

書法主要代表作 

 
  《倪寬讚》
 
  《倪寬讚》 墨蹟,傳爲褚遂良書(亦有人認爲是歐陽詢書),真偽尚無定論。然此書頗得褚書三昧。楷書50行,共340 字。宋趙孟堅評論此帖說:“容夷婉暢是河南晚年書。”明楊士奇評雲:“評者認爲字里金生,行間玉潤,法則溫雅,美麗多方。”而詹景鳳則謂:“燥而不潤,覓 貶天趣。”此帖原蹟現在台灣。
褚遂良書法作品
褚遂良書法作品
 
  雁塔聖教序
 
  亦稱《慈恩寺聖教序》。凡二石,均在陝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下。前石爲序,全稱《大唐三藏聖教序》,唐太宗李世民撰文,褚遂良書,18行,行42字。後石爲記,全稱《大唐皇帝述三藏聖教記》,唐高宗李治撰文,褚遂良書,20行,行40字,文右行。
 
   在運筆上則采用方圓兼施,逆起逆止;横畫豎入,豎畫横起,首尾之間皆有起伏頓挫,提按使轉以及回鋒出鋒也都有了一定的規矩。唐張懷瑾評此書雲:“美女嬋 娟似不輕於羅綺,鉛華綽約甚有餘態。”秦文錦亦評曰:“褚登善書,貌如羅琦嬋娟,神態銅柯鐵幹。此碑尤婉媚遒逸,波拂如游絲。能將轉摺微妙處一一傳出,摩 勒之精,爲有唐各碑之冠。”
 
  陰符經  
  大字墨蹟,傳爲褚遂良書。紙本,楷書96行,共461字。傳爲褚遂良所書的《陰符經》 尚有小楷和行 書兩種刻本流傳於世,字蹟皆很小,難窺廬山面目。此帖大盈寸,末題:“起居郎臣褚遂良奉敕書”。很有可能是唐代學褚書的偽作。即便如此,大字《陰符經》也 不失爲書法精品。此帖不但具備了褚體楷書的特點,還與“唐人寫經”極其相似行筆起落多參以寫經 史,寫得自然古樸。元楊無咎雲:“草書之法千變萬化,妙理無窮。今褚中令楷書見之,或評之雲,筆力雄瞻,氣勢古淡,皆言中其一。”石皆爲 楷書,萬文韶刻。現所選爲前石拓本。《雁塔聖教序》是最能代表褚遂良楷 書風格的作品,字體清麗剛勁,筆法嫻熟老成。褚遂良在書寫此碑時已進入 了老年,至此他已爲新型的唐楷創出了一整套規範。在字的結體上改變了歐, 虞的長形字,創造了看似纖瘦,實則勁秀飽滿的字體。

歐陽詢

 

人物簡介

歐陽詢
歐陽詢

  歐陽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他的書法成就以楷書爲最,筆力險峻,法度嚴謹,結構獨異,世稱“唐人楷書第一”,後人稱爲“歐體”,代表作《九成宮醴泉銘》。 歐陽詢早年學習王羲之的書體,傳說他曾以重金購得王羲之教子習字用的《指歸圖》,日夜揣摹、刻苦鑽研。還有一次他跟虞世南外出,途中見到晉代書法家索靖寫 的一塊碑石,竟席地而坐,在碑旁細心觀察描摹學習了3天,可見歐陽詢對書法愛好之深。後來他又廣泛地學習北朝的碑版石刻,同時吸取了當地一些書家的長處, 再融入隸書筆意,形成“剛健險勁,法度森嚴”的“歐體”,(也稱“率更體”)。

書法風格特點

 
   歐陽詢的書法由於熔鑄了漢隸和晉代楷書的特點,又參合了六朝碑書,司以說是廣采各家之長。歐陽詢書法風格上的主要特點是嚴謹工整、平正峭勁。字形雖稍 長,但分間布白,整齊嚴謹,中宮緊密,主筆伸長,顯得氣勢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備,八面玲瓏,氣韻生動,恰到好處。點畫配合,結構安排,則是平正中寓峭 勁,字體大都向右擴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穩固,無欹斜傾側之感,而得寓險於正之趣。歐陽詢楷書碑版多爲中楷,主要有《化度寺邕禪師塔銘》、《虞恭公溫彥博 碑》、《皇甫誕碑》、《九成宮醴泉銘》等。
 

書法用筆特點

 
   歐陽詢書法用筆方整,略帶隸意,筆力剛勁,一絲不苟。清包世臣曾說:“歐字指法沉實,力貫毫端,八方充滿,更無假於外力。”就是說歐字強調指力,寫出的 筆畫結實有力,骨氣内含,既不過分瘦勁,又不過分豐滿。每一筆畫都是增一分太長,減一分太短,輕重得體,長短適宜,恰到好處。歐字的用筆還講究筆畫中段的 力度,一些横畫看上去中段飽滿,得“中實”之趣;一些字的主筆都向外延伸,更顯中宮緊密,尤其是右半邊的豎畫,常向上作誇張延伸,顯示其超人的膽魄。這些 都是歐字用筆的獨特之處。
 
九成宮醴泉銘
九成宮醴泉銘

主要書法作品


   歐陽詢著名的碑刻有《九成宮醴泉銘》、《化度寺碑》、《皇甫誕碑》、《溫彥博碑》等。行書墨蹟有《張翰》、《蔔商》、《夢奠》等貼。編有《藝文類聚》一 百卷。《九成宮醴泉銘》碑由魏征撰文,記載唐太宗在九成宮避暑時發現泉水之事。此碑立於貞觀六年(632)。楷書24行,行49字。碑額陽文篆書“九成宮 醴泉銘”6字。碑在陝西麟游。此碑用筆方整,且能於方整中見險絕,字畫的安排緊湊、勻稱,間架開闊穩健。明趙崡《石墨鐫華》稱此碑爲“正書第一”。《蔔商 帖》,無款,傳爲歐陽詢書。紙本,縱25.6釐米,横16.6釐米。行書6行,共53字。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此帖本是作爲《史事帖》而流傳的,後來《史 事帖》分離流散,此即爲其中之一。書法挺拔俊麗,結體嚴密方勁,確爲歐陽詢書法之上乘。
 
  《九成宮醴泉銘》是歐陽詢的代表作之一。銘文由魏征撰, 記載了唐太宗在九成宮避暑時發現湧泉的事。歐陽詢奉敕書。此碑書法,高華莊重,法度森嚴,筆畫似方似圓,結構布置精嚴,上承下覆,左揖右讓,局部險勁而整 體端莊,無一處紊亂,無一筆松塌。明陳繼儒曾謂:“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氣充腴,能令王公屈膝,非他刻所可方駕也。”原碑24行,1108字, 由於年久風化,加之椎拓過多,斷損嚴重,後人又加以開鑿修補,以至筆畫鋒芒全失。傳世最佳拓本是明代李琪舊藏宋拓本,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虞世南

 

人物簡介

 
  虞世南,唐代詩人(558年-638年)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字伯施,漢族,餘姚人,唐初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隋煬帝時官起居舍人,唐時曆任祕書監、弘文館學士等。唐太宗稱他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爲五絕(“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絕。一曰忠讜,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詞藻,五曰書翰。”)。
虞世南
虞世南
 
  虞世南官至祕書監,封永興縣字,故世稱“虞永興”,享年八十一歲,賜禮部尚書。其書法剛柔並重,骨力遒勁,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並稱“唐初四大家”。其詩風與書風相似,清麗中透着剛健。
 
   虞世南,隋大業初授祕書郎。入唐,太宗引爲秦府參軍,弘文館學士。貞觀七年(633)轉祕書監,賜爵水興縣子,授銀青光祿大夫,世因稱“虞祕監”或“虞 水興”。唐大宗嚐稱其有德行、忠直、博學、文辭、書翰五絕,譽爲‘當代名臣,人倫准的”。諡文懿《舊唐書》卷七十二及《新唐書》卷一百零二之本傳雲:“世 南性沉靜寡欲,篤志勤學。……同郡沙門智永善王羲之書,世南師焉,妙得其體,由是聲名藉甚。”虞世南書法繼承二王傳統,外柔内剛,筆致圓融沖和而有遒麗之 氣。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並稱唐初四大書家。《書後品》列其書爲上之下品,評雲:“蕭散灑落,真草惟命,如羅績嬌春,鶴鴻戲沼,故當(蕭)子雲之上”。 《書斷》卷中列其隸。行書爲妙品,稱其書“得大令(王獻之)之宏規,含五方之正色,姿榮秀出,智勇存焉。秀嶺危峰,處處間起;行草之際,尤所偏工。及其暮 齒,加以遒逸”。《述書賦》雲:“永興超出,下筆如神,不落疏慢,無慚世珍。”《宣和書譜》卷八以爲世南晚年正書與王羲之相後先,又以歐、虞相論曰:“虞 則内含剛柔,歐則外露觔骨,君子藏器,以虞爲優”。傳世墨蹟有碑刻《孔子廟堂碑》、《破邪論》等,舊摹墨蹟本《汝南公主墓志銘》等。書法理論著作有《筆髓 論》、《書旨述》。編有《北堂書鈔》一百六十卷、《群書理要》五十卷、《兔園集》十卷等,另有詩文集十卷行於世,今存《虞祕監集》四卷。
 

精通書法

   
  虞世南是跟從王羲之的 七世孫、隋朝書法家智永禪師學習書法的。他的字用筆圓潤,外柔内剛,結構疏朗,氣韻秀健。傳說唐太宗學書就是以虞世南爲師。唐太宗常感到“戈”字難寫。有 一天,他寫字時寫到“戩(jian剪)”字,隻寫了“晉”的半邊,讓虞世南寫另外半邊的“戈”。寫成以後,唐太宗讓魏征來鑒賞,魏征看了說:“今窺(看的 意思)聖作,惟戩字戈法逼真”。唐太宗讚歎魏征的眼力高,也更看重虞世南的書法了。虞世南的代表作有《孔子廟堂碑》等。初唐的書法家繼歐、虞之後的是褚遂 良和薛稷。虞世南死後,唐太宗慨歎地說:“世南死,沒有人能夠同我談論書法了。”
 

傳世作品

 
   孔子廟堂碑爲虞世南撰文並書寫。原碑立於唐貞觀初年。楷書35行,每行64字。碑額篆書陰文“孔子廟堂  孔子廟堂碑之碑”六字。碑文記載唐高祖五年,封孔子二十三世後裔孔德倫爲褒聖侯,及修繕孔廟之事。爲虞世南六十九歲時所書。此碑書法用筆俊朗圓潤,字形稍 呈狹長而尤顯秀麗。横平豎直,筆勢舒展,一片平和潤雅之象。宋黄庭堅有詩讚曰:“虞書廟堂貞觀刻,千兩黄金那購得。”
 
  汝南公主墓志此帖無款,傳爲虞世南書,亦有人認爲是舊摹本。紙本,行書18 行,共222字 。
 孔子廟堂碑
 孔子廟堂碑
 
 
   此帖書法溫潤圓秀,用筆近似宋代米芾,故有米臨之說。明王世貞評此書:“瀟散虛和,姿態風流,有筆外意。”明李東陽也說此帖:“筆勢圓活,戈法獨存。” 所謂戈法,就是虞世南研究“二王”書法所悟到的一種獨特筆法。相傳唐太宗臨右軍書法,寫到“戩”字時,虛其“戈”令世南補之,然後拿給魏征 看。魏征說,聖上之書惟“戈法”逼真。可見虞世南書法造詣之深了。
 
  《汝南公主墓志》前幾行確實與虞世南的楷書風格相一致,具備了含蓄深沉,外柔内剛,凛然不可犯的風度。可惜後半部則流於荒率,疑爲偽作,不無道理。此帖現藏上海博物館

   除了以上兩件作品其他尚有《昭仁寺碑》、《破邪論序》、以及散見於刻帖的《大運帖》、《用筆賦》、《書指述》、《演連珠》、《景緯成象》、《孔有新制 帖》、《積時帖》、《朝會帖》、《瘦朽帖》、《臨樂毅論帖》、《潘六帖》、《世南伏奉三日疏》、《醒滯帖》等。這些碑帖中,有些是偽作,有些是集碑文鉤摹 而成,可信的爲數甚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