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8日 星期四

戴季陶(1891年1月6日-1949年2月11日),原名良弼,字選堂,號天仇,後改名傳賢、字季陶

戴季陶

戴傳賢
Daichuanxian.jpg
任期
1928年10月25日-1948年6月30日
繼任 中華民國行憲
首任院長:張伯苓
個人資料
性別
出生 1891年1月6日
 大清四川省廣漢
逝世 1949年2月11日(58歲)
 中華民國廣東省廣州市
政黨  中國國民黨
,祖籍浙江湖州烏程戴山(今屬吳興區八里店鎮),生於四川廣漢,其高祖戴敏勤入川經商,定居漢州,在中西街開碗鋪,世繼其業,其父戴小軒兼業中醫外科。中國政治家中國國民黨元老之一,也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最早的研究者之一。

生平

1905年到日本東京高等師範學校,1907年轉讀日本法政大學法律系。
1909年回國,並於1911年加入同盟會,屢於報章批評滿清朝廷
1911年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時參加陳其美鈕永建的上海起義,1912年擔任孫中山的秘書。
1912年主持上海民權報進行二次革命軍事聯絡活動,曾發出警告稱:蒙古去,而中華民國亦隨之去矣。
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逃亡日本,與當時同樣留學日本的蔣介石為同室好友,結為兄弟,據說戴、蔣兩人,曾同時與一名美貌護士重松金子過從甚密,戴與重松生下一子,並過繼蔣介石養子,即蔣緯國
1916年返中國上海創辦《星期評論》周刊,1917年任護法軍政府法制委員會委員長兼大元帥府秘書長;1918年4月代理外交次長
五四運動後曾大力推廣社會主義。1920年5月,參加上海馬克思主義研究會」,起草「中國共產黨綱領」,是中國共產黨最早的一批黨員,後來因孫中山反對而退出共產黨。
1924年1月出席中國國民黨一大,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常務委員,任中央宣傳部部長。5月黃埔軍校成立,任政治部主任。
1925年3月,孫中山逝世後改名「傳賢」,字「季陶」。11月,參加反對共產黨的「西山會議」。
1926年任國立中山大學校長,1927年策劃四一二反共政變;1928年2月升為國民黨宣傳部長10月擔任國民政府委員會委員中華民國考試院院長至1948年6月時間長達二十年,1948年6月辭職改任國史館館長;1949年2月11日於廣州東園招待所內服安眠藥自殺
戴季陶是中華民國國旗歌的歌詞作者。1928年著《日本論》。
1932年10月,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通過戴季陶于右任等人「籌建建設西北專門教育初期計劃」議案,成立了「籌建建設西北專門教育委員會」。同年12月,「籌建建設西北專門教育委員會」更名為「建設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籌建委員會」,委員有于右任、張繼、戴傳賢、王世傑、王陸一、王應瑜、朱家驊吳敬恆李石曾、沈鵬飛、邵力子、焦易堂、楊虎城褚民誼等15人,于右任、張繼、戴傳賢被公推為常務委員。委員會辦公處設於國民政府教育部,籌劃建設「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戴傳賢具體主持了校址選擇和籌建事務。戴傳賢著有《關於西北農林教育之所見》,針對西北教育工作闡述了較為系統的辦學思想,對學校的創建具有指導意義。
1934年4月20日,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教 學大樓(現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北校區3號教學樓)奠基典禮,戴季陶到會祝詞,宣告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正式成立。祝詞曰:「民為國本,食為民天。炎黃立國, 首裕民食。姜原后稷,弘茲天職。衣食既足,禮義斯輿。樹德務滋,樹基務堅。木貴松柏,寶重金剛。堅貞之性,百物之良。立教興學,志在成人。建國之業,教學 為先。民德歸厚,百業興焉。萬眾一心,教有次第。學有師承,事有始終。德有本根。克勤克儉,創業之源。腳踏實地,步步向前。光榮歷史,從此開篇。奠基禮成 萬眾歡。祝我學校萬萬年。」[1][2] 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後與國立西北聯合大學農學院、國立河南大學農學院畜牧系合併成立國立西北農學院,歷經西北農學院、西北農業大學和院系調整,於1999年與同處楊陵的1所大學和5個研究所合併成立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高校。
1949年2月11日,戴季陶服安眠藥自殺於廣州,年59歲。蔣為之哀誄以「痛失勳耆」。2月15日出殯,蔣率中央執行委員、監察委員全體出席。[3]自3月12日頒發〈褒揚令〉。3月31日又頒〈國葬令〉。[4]自殺原因大都推測與國共內戰局勢,中國國民黨迅速崩潰瓦解而絕望有關[5]

家庭

妻子鈕有恆、趙文淑,妾趙令儀。 戴季陶有一女二子——戴家祥戴安國蔣緯國
留學日本時,與蔣介石合租一室。戴交一護士重松金子為女友,育有一子,但是重松金子與蔣介石亦有感情,戴因而將此子過繼蔣介石,即為蔣緯國,此經蔣緯國於晚年著書證實。蔣緯國與戴安國的關係乃是同父異母的兄弟。

評價

紀念

著作

  • 《孫文主義哲學的基礎》
  • 《國民革命與中國國民黨》
  • 《青年之路》
  • 《學禮錄》
  • 日本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