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鐵論[編輯]
鹽鐵論 | |||
撰者 | 桓寬 | ||
---|---|---|---|
成書年代 | 西漢後期 | ||
篇數 | 六十篇 | ||
卷數 | 十卷 | ||
分類 | 子部儒家類 |
背景[編輯]
前81年2月,60多個新薦舉的賢良文學被召至宮中,就桑弘羊各項財政政策應否廢止,與丞相車千秋、桑弘羊辯論。賢良文學受霍光鼓動,又代表地方豪強的利益,批評桑弘羊各種與民爭利的政策。結果昭帝下令取消酒的專賣(榷酤)和關內的鐵官,其餘大部份政策都不受影響;霍光有意打倒桑弘羊的目的暫未達到。[4]其後桓寬編纂《鹽鐵論》一書,記錄此鹽鐵會議。[5]
作者[編輯]
桓寬[編輯]
生平[編輯]
漢武帝用桑弘羊之說,設榷酤、鹽鐵(酒與鹽鐵官賣)之法。漢昭帝時,召集天下賢良、文學六十多人開會,辯論得失。最後由傾向儒家的桓寬紀錄,紀錄格式以一問一答呈現,條列分明,就是後來成書六十卷的《鹽鐵論》。最後一篇雜論則是桓寬自序。桓寬於此次記錄中對諸公賢良有明顯偏頗的立場[來源請求],因此在書中多次描述政府官員們的窘態,或默然不對、或勃然作色、或憮然內慚……。中國古代士大夫一向好言仁義而恥言功利,桓寬雖為會議記錄,並不能保持客觀立
場
又名:字次公
性別:男
所屬朝代:漢代
所屬文學時期: 秦漢文學
代表作品: 鹽鐵論
《鹽鐵論》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有關鹽鐵問題的結構嚴整、體制統一的專著。它以對話的形式客觀記錄了御史大夫及其僚屬與“賢良”、“文學”的互相詰難,不但顯示了雙方針鋒相對的觀點,而且在唇槍舌戰中展示了雙方的階級立場。
作品語言簡潔明快,切中要害。行文氣勢磅礴,層層鋪陳渲染,引喻設譬,句式多排比、對偶,整齊而有變化,在西漢政治論文中獨具一格。同時,它也為研究當時的社會矛盾和桑弘羊的思想保存了豐富的史料。
該書分十卷六十篇,各立標題,但內容互相連貫。東漢大文學家 王充在其名著《論衡·案書》中讚譽其體現了“兩刃相刻,利害乃知;二論相訂,是非乃見”的特點。現傳世的有郭沫若校訂的《鹽鐵論讀本》,今人王利器教授的《鹽鐵論校注》。
桓寬的警句“孝在於質實,不在於飾貌。”出現在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日積月累。意思:
孝敬長輩需要的是質樸實在的作為,實實在在的敬意與愛心,而不是追求一些表面上的花哨形式。當下,父母真正需要的是兒女的陪伴和關愛,如果只是在禮節方面做得周全,而內心缺乏敬意與愛心,還算不上真正孝敬父母。
內容[編輯]
《鹽鐵論》以對話體方式,記載前81年鹽鐵會議上,賢良文學與丞相、御史大夫之間的辯論。桓寬整理潤飾與會者會議後所作的記錄,集結成書。[7]有學者認為,書中夾雜了桓寬自己的創作和意見,並非完全是鹽鐵會議的實際記錄。[8]
賢良主張[編輯]
賢良文學代表儒家的意見,反對一切戰爭,主張節儉、藏富於民,反對官營商業。[9]政治必須使民生安定,以仁義道德引導百姓,移風易俗,崇本抑末,即抑制工商業、發展農業;鹽鐵、均輸、平準、榷酤等法與民爭利,使人民趨向「末業」,應當廢止。[10]賢良文學並批評,以桑弘羊為首的經濟官員驕橫奢侈。[11]
大夫主張[編輯]
御史大夫代表法家的意見,主張朝廷必須充實國庫,加強邊防,防止敵人入侵;[12]為了國家安全與榮譽,必須征討胡人,有信心制服匈奴。[13]經濟方面,主張開發工商業,由政府統制,管制鹽鐵,以富國富民及應付邊防開支。[14]御史大夫並批評,賢良文學是古非今,過於迂腐,對當前急務並無具體有效的對策。[15]
版本[編輯]
譯本[編輯]
《鹽鐵論》第1-28篇有蓋爾(Esson Gale)的英譯本,第1-19篇於1931年於荷蘭萊頓出版,第20-28篇於1934年於《皇家亞洲文會雜誌》(Journal of the North China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發表。[18]日譯本有三部,分別由山田勝美、曾我部靜雄及佐藤武敏翻譯和註釋,分別於1934、1934及1970年在東京出版。[1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