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苑》
拼音:shuō yuàn
全書共二十卷,收錄了先秦到西漢期間的一些歷史故事和傳說,並附有作者的評論,體現了儒家的思想和觀念。後僅存五卷,大部分已經散佚,後經曾鞏蒐輯,複爲二十卷,每卷各有標目。二十卷的標目依次爲:君道、臣術、建本、立節、貴德、複恩、政理、尊賢、正諫、敬慎、善說、奉使、權謀、至公、指武、談叢、雜言、辨物、修文、反質。一般以第—則或前數則爲一卷的大綱,雜引前人言論陳說本卷主旨,以下便用大量歷史上的實例加以證明。向又編有《新序》一書,性質與此類似。
取材
由於書中取材廣泛,采穫了大量的歷史資料,所以,給人們探討歷史提供了許多便利之處。書中記載的史事,有的可與現存典籍互相印證;有的記事與《史記》、《左傳》、《國語》、《戰國策》、《荀子》、《韓非子》、《管子》、《晏子春秋》、《呂氏春秋》、《淮南子》等書相出入,對考尋歷史者足資參考。有些古籍已經散佚,但《說苑》中卻保存一二,吉光片羽,尤爲可貴。如《君道篇》載師曠言雲:“人君之道,清淨無爲,務在博愛,趨在任賢,廣開耳目,以察萬方,不固溺於流欲,不拘系於左右,廓然遠見,踔然獨立,屢省考績,以臨臣下。此人君之操也。”《漢書·藝文志》小說家類有《師曠》六篇,早已散佚,師曠的這段議論,疑即出自《師曠》六篇。此類例子,還可找到不少。
作者簡介
劉向(約公元前77—公元前6)原名劉更生,字子政.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沛縣(今屬江蘇)人。楚元王劉交四世孫。宣帝時,爲諫大夫。元帝時,任宗正。以反對宦官弘恭、石顯下獄,鏇得釋。後又以反對恭、顯下獄,免爲庶人。成帝即位後,得進用,任光祿大夫,改名爲“向”,官至中壘校慰。曾奉命領校祕書,所撰《别錄》,爲我國最早的圖書公類目錄。治《春秋彀梁傳》。著《九歎》等辭賦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說苑》、《列女傳》等書,《五經通義》有清人馬國翰輯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輯爲《劉中壘集》。
内容簡介
《說苑》是一部富有文學意味的重要文獻,内容多哲理深刻的格言警句,叙事意蘊諷喻,故事性頗強,又以對話體爲主,《說苑》除卷十六《談叢》外,各卷的多數篇目都是獨立成篇的小故事,有故事情節,有人物對話,文字簡潔生動,清新雋永,有較高的文學欣賞價值,對魏晉乃至明清的筆記小說也有一定的影響。
《說苑》的注本,以今人趙善詒《說苑疏證》質量較優,可以參閱。
《說苑》分類纂輯了先秦至漢初有關史事和傳說,目的是想通過對曆代治亂之道的研究,希望劉漢皇帝重道、尊賢、貴德、聽諫、至公、反質等,以重振劉氏雄風,阻遏外戚宦官篡權的陰謀。學者對它的政治思想性、文學藝術性、史學價值多有研究,並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從修辭角度進行專書研究則還是空白,所見也僅是修辭學史書輕描淡寫地概括了劉向在《說苑》中體現的三方面修辭理論,即重視修辭善說、重視比喻的作用、追求言語文質並重之美。
現代學者從三方面對《說苑》進行修辭研究。(1)語辭技巧研究:劉向在其修辭理論指導下,強調言說要講究方式技巧,根據其“善說”卷,歸納了五種一般談說之術:“齊莊以立之、堅強以持之、譬稱以諭之、分别以明之、歡欣憤懑以送之”,又根據“正諫”卷所列出的五種進諫之術:“一曰正諫、二曰降諫、三曰忠諫、四曰戇諫、五曰諷諫”,概括了《說苑》中對人君的進諫獻言之法種種。(2)《說苑》雖說是一部借古事古語向人君進言獻策的諫書,但又是一部靜態的文本着作,爲了達到言說進諫效果,言說者往往極盡積極辭格的。
閱讀目錄
《說苑》卷一 君道
《說苑》卷二 臣術
《說苑》卷三 建本
《說苑》卷四 立節
《說苑》卷五 貴德
《說苑》卷六 複恩
《說苑》卷七 政理
《說苑》卷八 尊賢
《說苑》卷九 正諫
《說苑》卷十 敬慎
《說苑》卷十一 善說
《說苑》卷十二 奉使
《說苑》卷十三 權謀
《說苑》卷十四 至公
《說苑》卷十五 指武
《說苑》卷十六 談叢
《說苑》卷十七 雜言
《說苑》卷十八 辨物
《說苑》卷十九 修文
《說苑》卷二十 反質
《說苑》卷二 臣術
《說苑》卷三 建本
《說苑》卷四 立節
《說苑》卷五 貴德
《說苑》卷六 複恩
《說苑》卷七 政理
《說苑》卷八 尊賢
《說苑》卷九 正諫
《說苑》卷十 敬慎
《說苑》卷十一 善說
《說苑》卷十二 奉使
《說苑》卷十三 權謀
《說苑》卷十四 至公
《說苑》卷十五 指武
《說苑》卷十六 談叢
《說苑》卷十七 雜言
《說苑》卷十八 辨物
《說苑》卷十九 修文
《說苑》卷二十 反質
經典摘錄
◎婚姻之道廢,則男女之道悖,而淫佚之路興矣。——選自《政理48》
◎地廣而不平.人將平之;財聚而不散,人將爭之。——選自《政理37》
◎善言進,則不善無由入矣;不進善言,則善亦無由入矣。——選自《政理35》
◎聖王布德施惠,非求報於百姓;郊望褅嚐,非求報於鬼神。——選自《貴德3》
◎有陰德者,必有陽報;有隱行者,必有昭名。——選自《貴德3》
◎百姓不親,五品不遜。契教以君臣之義,父子之親,夫婦之辨,長幼之序。——選自《貴德3》
◎君子博學,患其不習;既習之,患其不能行之;既能行之,患其不能以讓也。——選自《談叢80》
◎修身者,智之府也;愛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義之符也;恥辱者勇之決也;立名者,行之極也。——選自《談叢71》
◎枝無忘其根,德無忘其報,見利必念害身。故君子留精神寄心於三者,吉祥及子孫矣。——選自《談叢75》
◎高山之巔無美木,傷於多陽也;大樹之下無美草,傷於多陰也。——選自《談叢69》
◎福生於微,禍生於忽,日夜恐懼,惟恐不卒。——選自《談叢32》
◎道以優游故能化,德以純厚故能豪。——選自《談叢34》
◎言人之善,澤於膏沐;言人之惡,痛於矛戟。——選自《談叢34》
◎君子有終身之憂而無一朝之患,顺道而行,循理而言,喜不加易,怒不加難。——選自《談叢65》
◎君子之學也,入於耳,藏於心,行之以身。——選自《談叢62》
◎君子不羞學,不羞問。——選自《談叢8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