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日 星期二

禦書錢 所謂禦書,就是皇帝親筆書寫的錢文。開創這一先河的是北宋太宗皇帝趙光義,以後宋朝多位皇帝都親手書寫過錢文,而宋徽宗趙佶以其特有的瘦金體錢文更是代表了宋代貨幣文化的最高水平

禦書錢
拼音:yùshūqián(御书钱)

禦書錢
禦書錢
  所謂禦書,就是皇帝親筆書寫的錢文。開創這一先河的是北宋太宗皇帝趙光義,以後宋朝多位皇帝都親手書寫過錢文,而宋徽宗趙佶以其特有的瘦金體錢文更是代表了宋代貨幣文化的最高水平。

  宋太宗趙光義原名趙匡義,即位後又改名爲趙炅。趙炅“性好學,敬業,多藝能”,對書法有偏愛,曾使人整理刻《淳化閣帖》。他經常書寫紈扇賜予眾將,還曾爲宰相趙普寫過神道碑。宋代大書法家米芾說趙炅的字是“真造八法,草入三眜,行書無對,飛白入神。”可見其書法造詣之深。

  淳化年間,趙炅親筆書真、行、草三種書體的淳化元寶錢文,開創了宋代皇帝親自動手書寫錢文的先河。趙炅書寫錢文質樸灑脱,筆勢飛動豪放,達到了出神入化、盡善盡美的地步。淳化元寶鑄成後,趙炅將錢幣賞賜給近臣,當時就有文學家稱頌錢文是“盡返鵲回之法,掩天龍地馬之名”。淳化元寶制作工整。錢文鏇讀,光背無文,錢幣直徑約2.4釐米。當年在四川也曾鑄有當十大鐵錢。另外有一種縮水淳化,“淳”字的三點水緊縮。鐵錢和縮水淳化均不多見,此外曾在山西五台山出土過淳化金幣供養錢,淳化小平錢傳世較多,不甚稀罕。

特點

 
青銅禦書錢
青銅禦書錢
 
  人們常說,書法在運用上有三難:篆刻難,書匾難,制錢文難。此三難中方印、書匾還比較容易,而在圓錢上鑄字則要難得多了。因此禦書錢首先要求帝王的書法需要相當高的造詣。

  文字是遠古聖人所造,有至高無上的崇高境界,錢幣則是“先王所造”,掌握着國家的經濟命脈。二者的高度統一,就形成了封建王權和文化的象征。

  帝王寫錢文是需要膽識和勇氣的。歷史上善書的皇帝並不罕見,如晉元帝的“鳳尾諾”、齊武帝的“花草書”均久負盛名,但是他們都沒有寫過錢文。唐高祖李淵是位大書法家。他學王羲之後代王褒的書法,得其妙,但沒有親書錢文。禦書錢是宋代獨特的文化現象。

高峰時期

 
大觀通寶
大觀通寶
  在中國錢幣史上有三座鑄錢工藝的高峰,一是王莽時期,二是宋徽宗時期,三是金章宗時期。尤其是北宋徽宗趙佶的錢幣藝術達到了最高點。

  宋代由於封建經濟、文化藝術的高度發展,社會對貨幣的需求增大,加之當朝皇帝和書法大師的親筆提寫錢文,金屬貨幣不但鑄量達到了空前的規模,鑄造工藝的精湛、錢文的精美以及版式之多也是絕後的。

  兩宋皇帝對於書法的喜愛,並非僅是附庸風雅、玩弄筆墨,而是到了入迷的境界。他們很高的書法藝術水平,也導致了禦書錢的出現。

  北宋重文而輕武,因此皇帝崇儒尚文,且多精於書法。如太宗威加海内,卻猶擅行草;徽宗昏庸誤國,而“瘦金”獨絕。其餘如真宗之楷書、仁宗之“飛白”也俱爲時人所稱道。宋錢鑄造精良,且極重書法。錢文非出自帝王,即書於名家。其中錢文爲皇帝親書者,稱爲“禦書錢”。禦書錢在當時就頗爲世人所重,視爲皇帝的象征。宋人王禹偁有詩雲:“謫官無俸空無煙,  惟擁琴書終日眠,  還有一般勝趙壹,  囊中猶有禦書錢。”

最早的禦書錢幣

 
禦書錢
禦書錢
  中國最早的禦書錢幣是北宋初年的淳化元寶。中國古代錢幣的錢文有許多都是由皇帝親自書寫的,稱爲禦書錢。如北宋的大觀通寶、崇寧通寶和背“陝”字宣和通寶就是由宋徽宗用瘦金體書寫的。我國最早的禦書錢是北宋初年的淳化元寶,錢文由宋太宗趙炅(jiong音迥)親筆書寫,分真書、行書和草書三種書體。宋太宗淳化元年(公元990年)開始鑄造。相傳錢文爲宋太宗趙光義手書,即所謂的“禦書體”,分楷書,行書,草書三種書體。

  中國最早的禦書錢幣是北宋初年的淳化元寶。

  中國古代錢幣的錢文有許多都是由皇帝親自書寫的,稱爲禦書錢。如北宋的大觀通寶、崇寧通寶和背“陝”字宣和通寶就是由宋徽宗用瘦金體書寫的。我國最早的禦書錢是北宋初年的淳化元寶,錢文由宋太宗趙炅(jiong音迥)親筆書寫,分真書、行書和草書三種書體。

  宋太宗淳化元年(公元990年)開始鑄造。相傳錢文爲宋太宗趙光義手書,即所謂的“禦書體”,分楷書,行書,草書三種書體,而楷體一種的“元寶”二字仍然屬於“隸書”。顺時針鏇讀,光背。
 
崇寧通寶(禦書錢)
崇寧通寶(禦書錢)
  中國最早發現宋代“淳化元寶”佛像金錢是在1988年春。當時一個建築施工隊在佛教聖地五台山中台頂(即翠岩峰)佛塔舊址清理塔基時,挖出一千多枚在背面刻有兩尊佛像的金錢,經考古學家和錢幣專家鑒定,這就是中國宋代淳化年間鑄造的“淳化元寶”佛像金錢(圖一)。從實物看,該錢徑24mm,厚 1.2mm,穿徑5mm,佛像凸出浮雕 2mm,每枚重12g,成色在96%以上。該錢出土後曾被民工私分並倒賣,後來販島香港錢幣市場,一枚金錢刻換一輛高級轎車,其珍貴程度令人咋舌。我國當代收藏家、著作家、錢幣鑒定家華光普先生在其專着《彩照中國古錢目錄》(哈爾濱出版社出版2003年3月第1版)中,把該錢評定爲一級。每枚價值10萬元人民幣。這種佛像金錢以其造型獨特,雕刻細膩,圖案精美和花紋精細的特有魅力,以及其珍貴的歷史價值,贏得廣大佛教信徒和錢幣愛好者的青睞。

  宋代是中國古代金屬鑄幣和使用非常發達的時期。由實物圖,我們可以看到,錢幣正面刻有行書“淳化元寶”四字。字體爲宋太宗趙光義禦筆親書,筆法雋永流連,十分灑脱。宋太宗一生酷愛書法,他即位後,留意翰墨,叫人購募古先帝王名臣墨帖。於淳化三年編刻成宋代着名的《淳化閣帖》 ,拓賜給大臣,由此重刻翻摹,使帖學開始在宋代盛行。錢幣背面的兩尊佛像神態逼真,栩栩如生。右邊爲手持蓮花,正結枷跌坐於八葉蓮花寶座之上的觀音菩薩。寶座底下祥雲纏繞。左邊爲頭上結發,雙手合十,顏貌天真活潑,身體微向右側站立在蓮花瓣座上的善財童子,好一幅“童子拜觀音”的畫圖。宋初的淳化元寶有宋太宗親自書寫的真、行、草三種書體,即所謂禦筆錢。崇寧通寶、大觀通寶的多種錢幣都是宋徽宗所書,鐵畫銀鉤,號稱瘦金體。

  元佑通寶的文字則有司馬光、蘇東坡寫的。此外,還有不少錢淳化元寶幣上鑄有各種圖案或標記,如開元通寶上鑄有星、月、太陽、星月、雙月、蓮紋等等。有一種開元錢,在穿孔的上面有一仰月如,也有作俯月的如。此月文來源,有人說是在向皇帝進呈錢模臘樣時,被皇后掐了一指甲印,鑄錢時不敢改動,就遺留在錢背上。更有人說這“月文”是楊貴妃的指甲痕,金朝人曾寫過“金釵墜後無因見,藏得開元一撚痕”的詩句。另一些專家認爲,這是受到西域錢幣上鑄星月圖案的影響,是錢幣的一種圖案或標記。

  所以說淳化元寶是中國最早的禦書錢幣。

淳化元寶

 
淳化元寶(楷書)
淳化元寶(楷書)
  古錢幣自問世以來,就與書法結下了不解之緣。據考證,古錢幣的錢文在先秦前就已經出現。隨着歷史的延進,錢文文體不斷演變,錢文書寫者層出不窮。北宋太宗皇帝趙光義是帝王書寫錢文第一人。

  太宗篤愛書法,購求古代法書,匯集名家真蹟,命翰林侍書學士王著編纂《淳化閣帖》,遂爲學書者的法帖。他刻苦研習王羲之父子及曆代名家的法帖,不斷提高書寫技藝。他用隸書撰寫(晉)驃騎將軍韓府君道碑銘賜給太師趙普,用草書紈扇分賜給大臣和將軍,以示恩澤教化。淳化元年(990年),他親自用真、行、草三種書體書寫“淳化元寶”錢文,鑄行新幣,開了鑄造“禦書錢”的先河。

  “淳化元寶”、“禦書錢”,其真書隱含隸意,行筆沉着穩健,渾厚端莊,筆力含蓄。行、草二體點畫飛動,筆走龍蛇,暢達俊逸,張弛有致,如駿驥馳騁,雅有晉宋風範。觀其錢文,尤見窈窕淑女,舞姿嫵媚,豐腴遒勁,給人以美的享受,令人回味不已。

  自北宋太宗皇帝後,帝王爭相效仿,撰寫錢文,以求流芳百世,至宋徽宗時,其“瘦金體”已至登峰造極之絕頂,後世帝王驚歎弗如,自愧難超此峰,遂帝王親筆撰寫錢文之風消匿。“禦書錢”文體也就成了書法史上獨具風範和地位的瑰寶,爲後人研究古代經濟、社會發展及帝王學養提供了極其珍貴的史料價值。

北宋禦書錢

 
瘦金體禦書錢
瘦金體禦書錢
  “滴官無俸突無煙,惟擁琴書盡日眠,還有一般勝趙壹,囊中猶貝守禦書錢”,這是北宋文學家王禹  因直言進諫而被貶官後寫的一首詩。詩中提到的禦書錢,是指宋太宗趙光義親自手書的“淳化元寶”錢和“至道元寶”錢

  宋太宗是北宋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的弟弟,原名趙匡義,爲避宋太祖之諱,遂改名光義。宋開寶9年10月(公元976年),宋太祖統治大宋17年後亡故,年僅50歲。這位以陳橋兵變而黄袍加身,“一條杆棒等身齊,打得四百座軍州都姓趙”的一代明君,死得倉促。懷有雄韜偉略的弟弟趙光義繼其帝位,執政20載,不僅政績卓然,而且“性好學,工詩文,多藝能”,特别是對書法藝術十分喜愛。在淳化元年和至道年間,他親自爲新開鑄的“淳化元寶”和“至道元寶” 錢題寫了真、行、草三種書體的錢文,首創了皇帝爲錢幣題字的先例。這種由皇帝題寫錢文的錢幣被稱之爲“禦書錢”。

  題寫“禦書錢”最負盛名的是同樣繼承兄位的宋徽宗趙佶。趙佶政治上是個窮侈極欲的昏君,在位26年,不問朝政,但他卻工於書畫,通曉百藝,尤其是“給人印象最深的廋金體”素有“風流天子書崇觀,鐵畫銀勾字字端”之評價,也稱“鐵線書”。他在崇寧年間和大觀元年題寫的“崇寧通寶”和“大觀通寶”錢文鐵畫銀勾,勁廋飄逸、剛健清新,是眾口皆碑的藝術精品,也是“禦書錢”的主要代表。

宋太宗禦書錢幣

宋代禦書錢
宋代禦書錢
  中國皇帝最早書寫錢文的是宋太宗趙光義。宋太宗趙光義原名趙匡義,即位後又改名爲趙炅。趙炅“性好學,敬業,多藝能”,對書法有偏愛,曾使人整理刻《淳化閣帖》。他經常書寫紈扇賜予眾將,還曾爲宰相趙普寫過神道碑。宋代大書法家米芾說趙炅的字是“真造八法,草入三眜,行書無對,飛白入神。”可見其書法造詣之深。

  淳化元年(公元990年),他親自用真、行、草三種書體書寫“淳化元寶”錢文,鑄行新幣,開了鑄造“禦書錢”的先河。一個年號錢有三種書體,這在中國貨幣史上是空前的,也是我國古代最早的“禦書錢”。

  太宗至道元年(公元995年)鑄至道元寶,當時鑄造量很大,流傳至今極多。另有合背錢及鐵錢,相對稀少。

  太宗錢文,楷書寫得渾厚端莊、筆力含蓄;行書線條清晰、勁挺奔放;草書則神采飛颺、奔放流暢,爲後世所稱道。淳化元寶鑄成後,趙炅將錢幣賞賜給近臣,當時就有文學家稱頌錢文是“盡返鵲回之法,掩天龍地馬之名”。北宋初期文學家王禹偁對禦書錢極爲推崇,被貶官之後,還念念不忘禦書錢,曾寫過一首詠錢詩。“謫官無俸突無煙,唯擁琴書盡日眠;還有一般勝趙壹,囊中猶貯禦書錢。”

宋徽宗禦書錢幣

宋徽宗禦書錢
宋徽宗禦書錢
  宋徽宗趙佶的書法初學黄庭堅,後自成一體,被稱爲“瘦金體”,鐵劃銀鉤勁瘦淡雅,風韻别致,堪稱一絕。宋徽宗在錢幣的方寸之間把他的書法藝術發揮得淋漓盡致,在他統治的20多年里曾親自書寫了崇寧、大觀、政和等年號的錢文。徽宗“禦書錢”錢文精美,鑄造技術高超,爲曆朝之冠,其發行的錢幣均可稱之爲錢幣藝術精品。

  大觀通寶錢是徽宗書法藝術的代表作,其中行書大觀小平鐵母瘦金體特型出號大觀。這兩種錢都是珍稀之品。大觀通寶錢是徽宗大觀年間鑄造的,相傳當時有人夜觀星象時忽然發現彗星閃過,歎爲觀止,徽宗認爲是吉祥之兆,故而改元,再而鑄錢。

  行書大觀小平鐵錢曾在陝西發現過,數量不多,鐵母更是稀罕。這種行書大觀是瘦金大觀錢的異品,錢文雖無瘦金之剛勁,但飄逸灑脱,秀美異常,爲徽宗手筆。特型出號瘦金大觀,直徑在6釐米以上,已超乎常制,可謂“宋錢之王”。四個瘦金體錢文,鐵畫銀鉤,光輝閃爍,格外表現出瘦金書之美。

  銅質的行書“大觀通寶”是鐵質行書“大觀通寶”的母錢,俗稱“鐵母”。因當時銅質“鐵母”隻是用來翻鑄鐵錢,所以其發行數量極少,到現在更是寥若晨星。近年在山西雁北地區發現了行書大觀通寶鐵母。

  崇寧是宋徽宗趙佶的第二個年號,取繼承神宗常法熙寧之意。崇寧錢是宋徽宗崇寧年間鑄行的年號錢,包括“崇寧元寶”、“崇寧通寶”和“崇寧重寶”,

  宋徽宗趙佶寫的錢文與眾不同,一眼就可看出他的手蹟,這充分顯示出他的書法藝術個性和美感。在錢幣制作上,在方孔圓錢上安排四個瘦金體文,加上狹緣而不用闊緣,錢文與細廓的線條配合得非常得體,和諧。而這些錢文瘦直挺拔,横畫收筆帶點,堅畫收筆帶鉤,撇如匕首,按如切刀,勁健有力,灑脱自如,加上廓深肉細的精湛作工,更顯得豪縱俊逸,氣度不凡了。特别是“大觀通寶”四個字,有簡有繁,在圓錢上本不易處理得當,但他能部署、配置得恰到好處,令人賞心悦目。

  瘦金書的禦書錢幣給中國的鑄幣史帶來了深遠的影響。趙佶瘦金體禦書錢一般指“崇寧通寶”和“大觀通寶”兩種貨幣。瘦金體隻適宜書寫小字並且字數較少的作品,隻有四個字的錢文無疑成了展示它最好的舞台,錢幣表面金屬或氧化層所特有的質感,錢文形成的立體效果,強化了瘦金書本身的峻利精致。錢幣是瘦金體書法的最佳載體,完全超越了紙帛和碑石。可能徽宗皇帝當時就發現了瘦金書的這一特點,所以會不計工本,故意把錢鑄得精美異常。據說隻有用高成本的“失蠟法”才能把錢文表現得這樣的細微和圓滿,而不是常用的“翻砂法”。

  宋真宗趙恒,宋高宗趙構等也禦書錢文,鑄造過禦書錢。

相關信息

 
兩宋禦書錢
兩宋禦書錢
       河北衡水出土宋“禦書錢文”
 
  河北省衡水市文物考古隊近日對石黄(石家莊到黄驊)高速公路工程深州取土區發現的古墓葬群,進行了搶救性挖掘清理,出土了大批陶器、錢幣等文物,其中一批“禦書錢文”古錢幣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

  此次發掘的古墓葬群位於深州市東南20公里處,共發現墓葬11座,總占地面積124畝。考古人員對其中3座唐墓和2座宋墓進行了重點清理挖掘,在一座未被破壞的宋墓的磚砌墓室底部,發現了42枚珍貴的古錢幣。

  這些古錢幣大多保存完好,錢幣上有凸鑄的“崇寧通寶”、“崇寧重寶”、“元豐通寶”、“天生通寶”、“淳化元寶”等12種年號,錢文分别用楷、行、草、篆等 4種字體寫成,筆勢奔放流暢。考古專家鑒定認爲,如此顯着的特征表明,這些古錢幣是北宋時期著名的“禦書錢文”,即錢幣上的字樣是由當時的皇帝親手書寫的。
 
       三枚宋徽宗瘦禦書錢驚現池州
 
  合肥晚報訊近日,池州一泉友將自己收藏的三枚新藏品:重和通寶隸書、崇寧通寶小平、大觀通寶摺五向藏友們進行了展示。

  據池州錢幣收藏家介紹,上述古錢在貴池區爲同坑出土,其中,重和通寶小平隸書和大觀通寶摺五爲池州轄區内首次發現。此次出土古錢上限年代爲漢代五銖錢,下限年代爲南寧建炎錢,上下年代跨越千年,錢文非常精美,書法種類較齊全,除宋徽宗三枚“鐵劃銀鉤”之書體錢外,還有唐代乾封泉寶小平和摺十建炎重寶篆書各一枚,出土數量共10枚且無複品。由此推斷,此次出土的錢幣是古代貴池的書法愛好者或是錢幣愛好者用於欣賞和收藏之用;大觀通寶摺五爲試鑄錢,重和通寶僅鑄造3個月,流通範圍受限,這兩枚錢應爲宋代四大錢監之一池州永豐監鑄造。
 
       寧陝出土大批北宋古幣
 
  寧陝縣城關鎮三星小區一基建工地出土大批北宋古錢幣,其中宋徽宗瘦金體禦書錢是難得一見的珍品。

  據現場目擊群眾介紹,這批古錢幣是在工地開挖地基時出土的,當時全部裝在一個直徑約30釐米、高約60釐米的褐色陶瓷罐内。寧陝縣文化廣電局及縣文管所得知消息後,立即派人到現場發掘整理,共集中清理出古錢幣300餘枚。

  參加發掘工作的考古人員表示,這批古幣絕大部分爲北宋時期的銅質年號錢,包括淳化、至道、鹹平、景德、天禧、天聖、至和、治平、熙寧、元豐、紹聖、元符、崇寧、大觀、政和、宣和等時期的元寶、通寶、重寶,近40個幣種,跨宋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等宋代7朝、 135年時間,距今已有880年至1015年歷史。幣面銘文有真、草、隸、篆等不同書體,直讀、鏇讀形式各異,其中“大觀通寶”、“崇寧通寶”等宋徽宗親書瘦金體禦書錢尤爲珍貴。

  據文物專家說,由於古幣出土現場未發現其他文物,所以這批古錢爲何深埋此地、是何人所藏等問題正在進一步考證中。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些珍貴古幣的發現,對研究寧陝地區的人文歷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